市场点评:政策利好带动沪指创近7个月新高
上周,A股受多项利好政策带动而延续了前一周的上攻势头,沪指突破3100点关口,并一度上探至3140.44点的近7个月新高,虽上周后几个交易日市场呈震荡整理态势,主要指数仍取得不俗的单周表现。同时,海外中资股表现与A股同步,延续了近期上涨势头,MSCI中国指数上周创下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
上周最受关注的是“深港通”的获批,标志着内地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开启了新的时代,中长期看有利于引导外资进入内地。总额度的取消意味着大陆股票市场将实际上对所有国际投资者开放,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和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未来MSCI指数体系纳入A股的概率将明显提升。
此外,上周四晚发布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总体原则、企业条件、员工入股及股权管理等细则进行了明确,标志着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即将拉开帷幕。根据历史经验,员工持股计划的出台对于公司股价是利好性的驱动因素。上周国企改革相关概念板块及个股表现较为活跃。同时,PPP(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相关项目推进加速,截至6 月末全国PPP 入库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万亿元,未来有望受益的板块个股近期也成为市场热点。
近期政策面整体利好A股,市场氛围显著转暖,交投更加活跃。投资者在关注受惠于利好政策相关行业及个股的同时,更加需要审慎的基本面研判,避免无业绩支撑而纯粹概念题材炒作的上市公司。
基金经理论市:沪指创近期新高,上行趋势得到延续
上周A股向上有所突破,上证综指创近7个月以来新高后略微回落,最终周涨幅达到1.88%,中小创涨幅更甚,其中创业板指涨3.8%,中小板指涨2.8%。行业板块中综合、建筑装饰、地产、电力设备、计算机、商贸零售、传媒的涨幅明显。受益于国企改革员工持股试点意见公布,以及上周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等事件影响,PPP和国企改革板块成为市场热点。表现相对较差的板块包括银行、食品饮料和采掘。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短期需要观察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变化,中长期需要观察风险偏好对于市场的影响。短期看,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国内外的宏观政策环境都较为友好,国际方面,欧元区和日本宽松预期不减,国内方面,7月经济数据强化货币宽松预期,人民币汇率趋于平稳,在没有外围负面因素影响下,市场可能继续维持强势或高位震荡格局。但后续的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比如近期二线城市房价和土地购置大幅上涨,在政治局会议强调抑制资产泡沫的大背景下,不排除政策面进一步收紧,除房价外,近期在限产与需求的带动下,煤炭、钢铁、水泥价格持续上涨,四季度CPI有一定上行压力,无疑将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最后,在流动性陷阱与资产荒的双重压力下,财政发力预期不断强化,但政府投资主导的老路似乎又与改革创新背道而驰,对于风险偏好的长期影响还未可知。
从结构上来看,上周债市出现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2.7%上方,而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压制了高分红板块的走势,但长期看,实物资产价格上涨基本是由供给收缩推动,其持续性和高度都有明显天花板,需求下滑导致的通缩概率更大,利率下行仍是大趋势,因此我们对于业务稳定的高分红绩优股仍然保持重点关注。热点板块方面,与政府投资相关的建筑,建材,环保等行业由于之前市场关注度过低,整体估值较为合理,上行趋势可能仍未结束,但进入补涨阶段,涨幅过大品种的配置吸引力逐渐褪色。另外,进入四季度,优质成长股的估值切换行情值得重点关注,建议重点关注前期滞涨,质地好的龙头公司。
专栏:Smart Beta投资策略简析
量化产品的投资理念和业绩表现已经开始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此时我们向大家介绍一款风靡海外的量化投资策略——Smart Beta,也就是“聪明的贝塔”,相信该投资策略在未来也能给A股的投资者带来满意的业绩。
为什么Smart Beta能够风靡海外呢?原因很简单,事实证明指数基金能够战胜大多数的主动管理的基金,而Smart Beta 又能够大概率战胜指数。Smart Beta本质上属于被动的量化投资策略,与传统主动量化产品的管理模式相比,Smart Beta更加强调投资的纪律性和透明性,所以Smart Beta策略在操作层面看来可能会更加接近于被动指数基金。但Smart Beta策略又与被动指数基金的投资理念截然不同,因为整体而言,Smart Beta策略多以战胜市场为其最终目的,而被动指数的投资目标则往往限于跟踪大市。
我们先来看一下被动指数投资的缺陷。一般的指数都是以股票的市值作为权重来构建投资组合。换句话说,指数投资认为市值越大的股票投资价值越大。根据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提出的错误定价理论,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导致市场很少被正确定价,因此总是存在着被高估和低估的股票,而传统市值加权的指数只会进一步抬高被高估的股票权重,以及降低被低估的股票权重,从而导致其所代表的市场组合整体收益偏低。有没有比简单的市值作为权重更好的方法,有更好的收益呢?如果有,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股票的权重呢?这就是Smart Beta投资策略回答的问题。
首先,Smart Beta彻底否定了指数投资的“唯市值论”,也就是说市值越大并不能说明投资价值越高。那么Smart Beta策略又是以何种方式决定股票的权重呢?Smart Beta大部分的策略采用风险因子加权的方法。这就要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的资产定价模型说起了。该理论认为股票收益的来源由众多风险因子所解释,比如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提到的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等,因此只要将投资组合选择性地暴露在特定的风险因子下,就能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溢价,而其中采取规则化、透明化的方法对经检验有效的风险因子进行加权就是Smart Beta策略的核心思想。
此外在考察Smart Beta策略时,除了关注超额收益外,我们还需要同时关注策略的风险。只有在收益风险比(夏普率)显著的高于对应的指数时,我们才认为该策略是有效的。
因此,基于因子的Smart Beta策略往往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Smart Beta策略总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创造出高于指数的回报水平,并且比指数有更好的收益风险比。最后,随着市场对Smart Beta策略的热情逐渐升温,想必这类基于有效因子的Smart Beta策略也能逐渐走上A股的历史舞台。
(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数量化投资部 王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