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静候公募牌照 个别欲效仿鹏扬全面“私转公”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多家私募静候公募牌照 个别欲效仿鹏扬全面“私转公”

加入日期:2016-7-20 12:29:59

本报记者李洁雪深圳报道

  随着鹏扬基金的获批设立,阳光私募“进军”公募终于破局。业内猜测,鹏扬介入公募采取的全面“私转公”模式,或许是其能率先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而在鹏扬取得突破的同时,不少知名阳光私募机构还在等候审批之中。对于等待者而言,是否会将鹏扬模式视为获取公募牌照的捷径而选择效仿鹏扬彻底转公?

  记者采访发现,确实有私募欲选择鹏扬的“弃私转公”模式,不过该私募表示主要还是由于公司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开展公私募业务。当然,该私募也认可这种模式可能会更容易申请到公募牌照。

  此外,更多机构表示,期待监管层对阳光私募介入公募业务能有进一步的细则或针对性审核方案。

  个别私募欲全面“私转公”

  对于鹏扬基金能在众多候审私募机构中率先获批的原因,不少业内人士猜测,与鹏扬采取的全面“私转公”模式有关。

  据悉,为杜绝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鹏扬基金成立后将专注公募,而公司第一大股东杨爱斌(占股55%)2010年创立的鹏扬投资也将停止私募业务,原有未到期产品将可能转换为鹏扬基金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这意味着,鹏扬将彻底“由私转公”。

  “我们猜测,鹏扬基金这么快获批有这方面原因。”沪上一家私募的内部人士赵军(化名)向记者表示,“私募转公募是新生事物,而利益输送也是监管机构一直担心的重点,而鹏扬的这种模式则化解了这一冲突。”

  赵军所在私募于今年上报了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材料,目前还在材料受理流程阶段。

  赵军透露,“我们基本采用的就是鹏扬基金的路子,这么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们没有实力同时设立公募私募两个团队;二是私募存续,公募新设目前也没有成熟的案例。因此接下来我们打算全部往公募这块转。”

  值得一提的是,赵军所在私募的创始人之一原是公募大佬之一,曾担任某某公募总经理一职,彼时他的“公奔私”创下了公募基金界级别最高人物、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转会。如今其带领旗下的私募全面“私转公”,可谓是重磅回归。

  赵军告诉记者,“我们设立了专门负责准备转为公募的小组,正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一步步申报中,届时我们的投资团队将全部转公募,现有的人员已经基本符合开办公募基金的人员要求,未来会适当增加。”

  待批机构静候牌照

  当然,并非所有待审私募都愿意选择全面“私转公”的模式,另一家同样已上报了公募设立申请材料的私募就欲采用“公私并存”的模式。

  这家私募是上海知名的私募机构之一,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已经超200亿元。该私募于去年12月上报了申请材料,目前同样处于材料审批阶段。

  上述私募的相关人士钟杰(化名)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也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仍在等待审批当中。我们打算等牌照申请下来再展开具体的工作,所以除了申报之外,现有团队成员之外的人员招聘等具体工作尚未具体展开。”

  对于审批速度的相对缓慢,钟杰表示并未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钟杰也认为,或许确实是由于监管方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还需拟定一套专门的审核制度,来防止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做公募时难免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钟杰称,“我们也只是揣测有这方面的原因,因此期望监管层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进展。”

  确然,对于不少二级市场的阳光私募,并不愿意选择砍掉私募业务转而介入公募业务的途径。对这类私募机构而言,目前更多地只能等待相关针对性的细则或是审批标准出炉。

  北京一家私募机构的相关人士谭明(化名)谈道,“虽然监管层是鼓励私募进军公募,但毕竟也只是刚刚开始,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怎么处理,还需要测试和讨论,这也是审批上非常审慎的原因。”

  谭明表示,目前其所在私募还处在观望之中,“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去申请牌照。因为之前申报材料的一批私募到现在也过了挺长时间了,还没有什么动静,我们觉得等这方面的业务流程理顺后再去申请也不迟,毕竟混业经营已是大趋势。”

  根据证监会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有28家新基金公司发起设立,名单中就有不少知名的私募机构。其中,有11家公司已接受第一次反馈意见,包括知名私募凯石投资,该公司于去年9月24日递交申请材料,最新进度更新于今年2月2日(第一次反馈意见)。此外,有8家公司目前还未显示证监会的受理信息。

  想知道更多基金最新动态,基金重仓股信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投基派

 

编辑: 来源:搜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