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煎熬的教训 公募基金三大痛的领悟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牛熊煎熬的教训 公募基金三大痛的领悟

加入日期:2016-6-17 14:51:25

编者按

  辞别5000点:公私募的冰火两年

  牛熊各走完一年后,A股回归了寂静。时间往前追溯两年,A股处在疯牛行情启动的前夜,一个月后,股指就会拔地而起;而去年此时,上证指数攻下5000点山头,但只有8个交易日时间,从去年6月16日开始,沪指滑落5000点,一去不回头,随后就是惊心动魄的巨震开始。

  牛熊交替中,公募、私募经历了怎么样的亢奋和煎熬?监管政策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导读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这轮熊市的成因很多,属于极端情况,也许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但如果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这轮熊市中领悟到什么,个人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更为注重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更注重绝对收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资本市场也一样,只是在去年,这种转换显得过分急切了一些。

  去年6月,上证综指起初还是延续牛市路线,以凌厉攻势进军5000点,并在短短五个交易日内就取得了成功。尔后乘胜追击,更是于当月12日站上了“5178”高地。再回首,这一点位一直是A股市场再未企及的高点,从2015年6月15日起,两市股指倾泻而下,开启了一轮力度空前的大熊市,上证综指不到半年便已腰斩,至今年1月27日,一度创下2638点阶段新低。

  于是,有投资者将6月15日作为熊市一周年的纪念日。“确实值得纪念,更值得反思”,日前,一位离职的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2014年7月下旬至今,近两年时间,A股市场正好“牛”一年,“熊”一年,投资者亦经历了冰与火、喜与悲的考验。“总该从这份记忆中得到点什么,作为重要资产管理机构的公募基金更应如此”,他说。

  规模剧变领悟要重视流动性

  如果要说,2015年的A股市场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是什么?自然是资产管理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虽说上一轮大牛市是发起于2014年7月下旬,但至当年年底,公募基金整体份额并没有大的变化,其后直至2015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份额已较年初增加了48.5%,同期资产净值增长了56.86%。毫无疑问,若没有6月下旬的那场大跌,这两项数据应该会更高一些。

  到了去年12月底,由于各家基金公司调整发行战略,固收、保本基金盛行,整个基金市场规模仍延续着一定的增长。不过,今年一季度,随着又一轮极端下跌的“清洗”,市场资金的表现也变得极端。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末各类公募基金平均单只份额比去年年底缩水8.84%,单只净值缩水超过13%。近七成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较去年底有所减少,其中大成、光大保德信、中金、新沃、中原英石等5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均遭腰斩。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日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无论是新基金发行还是存量营销都非常艰难,堪称自己从业六七年来最困难的一年。由此,极端下跌导致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骤降可窥一斑。

  “其实,相比基金规模下降和管理费减少,三次极端行情中,基金经理、基金高管最为头痛的还是投资者集中赎回引发的流动性问题,如今想来仍心有余悸”,万家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莫海波表示,若要总结本轮熊市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基金管理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经理投资时应时刻警惕极端情况出现,估值过高的个股坚决不能抱团。

  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投资总监日前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前些年,他择时选股时,没有将市场及个股的流动性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但经过了这次牛熊市变迁,他的认识已经改变。现在观察市场,私募基金的动向都会留意,若私募基金仓位较高,就认为不是大举买进的好时机。

  杠杆应与风险承受力匹配

  流动性管理、杠杆管理和产品适当性管理,是目前公募基金在极端熊市过后反思最多的三个问题。

  2014年7月下旬,随着波澜壮阔的牛市开启,股指走高,人性中的贪婪被逐渐放大,加杠杆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杠杆工具中除了融资融券、配资外,分级基金也大受青睐。然而,去年下半年,牛熊市转换的拐点正是始于“降杠杆”,监管层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控制杠杆,A股也数度上演千股跌停,近一年来,众多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作“学费”,逐渐认识了资本市场“杠杆”的威力。

  在莫海波看来,资本市场的杠杆是应该控制的,杠杆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市场疯狂涨跌,整个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将完全脱离基本面。

  2015年上半年,分级基金在一片向好的牛市中走上神坛,不仅创造了400%涨幅的业绩神话,也将热衷于发行这类基金的30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推上千亿元大关。怎奈烟花易冷,极端的下跌行情更是把美好变成“噩梦”,分级基金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多次批量触发下折,那些买入下折B份额的投资者可能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就遭受到40%-90%的巨额损失,而靠分级基金迅速壮大的基金公司也因此尝到了苦果,规模迅速缩水。

  “分级基金作为一类创新型产品,特点就是存在一定杠杆,在牛市中可以获取更高收益,当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事实上,最后发行的一批分级基金已经算是第三代产品,其能够在市场中存在就说明适应一部分投资者需求,因此,个人观点是,分级等杠杆类基金可以存在,但需要做好投资者管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与杠杆可能带来的风险相匹配,还有,基金方面应加强做好投资者教育”,上述已经离职的公募总经理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还获悉,监管层对分级基金的“改良”方案正在研究中,方向上可能是适当调低B份额风险,以期更多地保护普通中小投资者利益。

  绝对收益更该得到重视

  6月15日,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这轮熊市的成因很多,属于极端情况,也许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但如果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这轮熊市中领悟到什么,个人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更为注重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更注重绝对收益。

  “面对风险,该斩仓就斩仓,该分红就及时分红,该限制申购就限制申购,也许损失的是一时的利益,到手的规模飞了,但从长远看,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就等于保护了公司的利益”,上述人士认为。

  由于公募基金以管理费营生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其更注重相对收益。不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如何规避风险取得绝对收益,则成为越来越多公募基金追求的目标。“规模的短期辉煌不再是公募基金大力追逐的目标,反而是在市场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为客户设计、推介真正能产生收益的产品”,博时基金副总裁徐卫称。

  博时现在推介的产品以固收类、绝对收益类为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近半年多来,有不少新发基金在设计上就强调绝对收益,如阶梯式持仓就是其中一种。国投瑞银瑞宁基金日前在发,该基金“标榜”阶梯式持仓,即在配置周期内,初期构建“安全垫”,股票仓位不超过20%,随着收益上升,再逐步放开仓位,最高上限95%。反之,如果净值回撤,管理人将按规定减仓,从而控制下行风险。

  保本基金设定目标收益率也算一种追求绝对收益的创新,即该基金还没有到期,但已连续几天达到了目标收益率,这时便可提前结束,让投资者落袋为安。

  莫海波认为,在经历大幅下跌以后,站在理性角度应该对市场抱有更加乐观的态度,但未来市场机会还会是机构性的,基金管理人在把握结构性机会的同时更要关注市场基本面的状况,仓位控制和选股都不能脱离价值判断,避免参与市场过度投机。

  而在鹏华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姜山看来,基金经理实现绝对收益的策略各有不同,而他的理解是在控制住最大回撤的条件下,去获得最大投资回报。

更多的基金内幕资讯,请关注基金官方微信号【投基派】,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