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法》实施三周年 资产管理步入“新战国”时代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新《基金法》实施三周年 资产管理步入“新战国”时代

加入日期:2016-6-1 23:22:53

  2013年6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施行,与新《基金法》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相继落地。

  三年之后,当中国的基金行业走入第18个年头,伴随新《基金法》落地而吹响的行业变局早已拉开大幕。

  三年间,伴随着股权激励的破冰、各路机构的摩拳擦掌,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路线早已不是教科书般的一成不变,一场“混战”正在上演,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资产管理的行业生态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1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5家,内资公司5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1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公募基金资产合计7.77万亿元。

  各路资本涌入公募

  新《基金法》中放宽了大股东的准入标准,这无疑成为引领公募基金扩容潮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各路资本纷至沓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日趋多元化。2013年8月,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牌照,成为首家获得该资格的券商;2013年11月,国寿安保基金成立,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落地;2016年4月,汇安基金获证监会批复,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中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基金公司。

  目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已涵盖券商、银行、信托、保险、上市公司、第三方理财乃至个人,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元化的股东来源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市场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前景的正面预期,未来或许还将会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者参与基金公司的设立。

  截至5月27日,在证监会最新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名单中,还有32家新基金公司待批。

  股权激励正式破冰

  一直以来,人力资本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不过在新《基金法》颁布之前,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并未体现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新《基金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明确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份制,并且取消了对持股5%以下股东的行政审批。

  在新《基金法》实施近一年后,首例公募基金股权激励花落中欧基金,包括窦玉明、刘建平等5人在内的核心团队,通过个人出资方式获得原有股东的部分股权转让。

  此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展开制度创新,推行股权激励或事业部制。

  2013年成立的前海开源基金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股权激励计划,主要用于激励公司高管和核心投研人员;天弘基金和永赢基金也先后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中邮基金成为业内首家以基金经理命名工作室的基金公司。

  伴随着股权激励改革在业内的逐渐铺开,公募基金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中欧基金实行股权激励后,吸引了包括刘明月、曹名长等多位业内大佬加盟,目前已经建立了十个风格不同的投资策略组,同时中欧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快速上升,截至2016年一季末,中欧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共计762.93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成立初期便吸引到国内公募基金的元老级人物王宏远加盟,近期更是吸纳了前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主席龚方雄出任该公司荣誉董事长,以及基金业老将杨德龙,任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执行总经理。在吸引了多位业内知名投研人士之后,前海开源基金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张,截至2016年一季末,前海开源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301.87亿元,一年前该公司规模仅165.71亿元。

  2015年,中邮基金在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之后,成为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公募基金公司,这无疑为公募基金的股权激励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公募基金挂牌新三板,意义在于开辟了三条通道:一是为基金公司打开融资通道;二是为投资者开辟一条参与公募基金股权投资的通道;三是打开公募基金股权激励的退出通道。

  “对于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上市意味着拿到更多资金,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股权、期权等方式留住人才。”业内人士分析道。

  谋求差异化发展路线

  不过,在公募基金牌照红利减弱、行业壁垒被打破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公募基金公司数量的大扩容,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小基金公司“压力山大”,想要在这个资产管理的“战国时代”生存下去,机会来自于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除了传统业务之外,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布局特色化发展道路,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公司品牌,电商、定增、新三板、专户、社保、企业年金等多元化业务为基金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比如天弘基金由于在电商领域的异军突起,凭借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一举成为行业“一哥”。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8051亿元,旗下的余额宝货币基金以逾7000亿的资产规模成为行业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一位基金分析师向记者指出,一般来说公募业务的盈利门槛为200亿元,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下,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次新基金公司,想要达到这条“及格线”难度不言而喻,因此近年来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专注在非公募业务发力,同时也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观察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前20名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上榜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与其非公募业务的管理规模大多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平安大华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位居榜首,达到8407亿元,其母公司公募规模仅517亿元;排名第二的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规模达到8156亿元,其母公司公募规模仅633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公募业务急速扩张的背后,潜在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子公司凭借几千万的注册资本金却管理着上千亿元的资产,且大多是含金量不高的通道业务,“银行和信托不能做的业务现在都由基金子公司来做,潜在的业务风险不容小觑。”上述人士称。

  不过,日前证监会拟对基金子公司相关监管规定进行修订,拟提高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业内人士分析,新规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基金子公司的野蛮生长局面或将结束。

  作者:张馨

编辑: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