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陈俊岭)时隔一年,又临“5.28”!
去年5月28日,5000点关口,上证指数暴跌6.50%,成交量12479亿元。一周后,沪指首次站上5000点,两周后盘中创造5178.19点,随后市场开启了慢慢熊途。26日沪指收于2822.44点,成交量1271亿元。
从日成交量“万亿级”缩至目前的“千亿级”,成交量巨幅萎缩的背后,新老基金管理人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经历近一年调整后,他们的心态也从最初的贪婪、忐忑、恐慌、偏执,逐渐变得敬畏、平静、沉稳、“圆滑”。
通过对当时采访的基金管理人再追踪,上证报记者发现,即便当时最保守的基金管理人,都未能在随后的市场调整中幸免。
市场心态:从“贪婪”到“敬畏”
5月28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四,上证指数高开低走、午后加速跳水,至收盘暴跌6.50%,沪深300跌6.71%,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下跌5.39%和6.30%,沪深两市成交量达到2.36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这次暴跌并不意外,但我们一股未减,也减不掉。”面对近千只个股跌幅超9%的惨烈一幕,北京一家重仓成长股的私募负责人私下对记者透露,当天他所管理的一只基金的市值就蒸发了一千万元,却无奈买盘稀少卖不出。
下午四点刚过,某知名私募一如既往地在每个极端交易日后亮出自己的观点,称造成当日A股放量暴跌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调整在预料之中,有助于本轮牛市走得更稳、更远。”
在这家私募负责人看来,在市场极度狂热的时候,有此调整并非坏事。阶段性的调整将市场从此前极度狂热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尽管当日其产品净值也下跌3%,但仍积极地看待这场调整,称这将为新产品建仓提供更好的时机。
对“5.28”后市乐观的并不止私募。28日傍晚,某公募发给记者的点评称,尽管在去杠杆等潜在政策隐患下,短期不确定性在加大,但在当前时点下,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他们将挖掘新经济体系下的结构性机会。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面对市场暴跌,私募刘欣(化名)称无须为市场所慌乱,反而在次日杀跌中“进了货”。他认为,风险释放后将为上涨打开空间,但不排除下周在打新冻结的资金压力下风险进一步释放。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用这句话来形容去年“5·28”后基金管理人的心态再恰当不过。面对暴跌改变的牛市轨迹,甚至同属一家基金的新老基金管理人却秉持看似矛盾的两种心态——老基金笃定待涨,新基金盼跌建仓。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身处火上浇油市场中的基金管理人,迅速从此前的偏执乐观中清醒,而“逢低抄底”的集体心态,也让大多数机构再次放松警惕。见《5·28后机构忐忑:新老基金“盼跌”“待涨”两相望》(2015年6月1日《上海证券报》基金周刊A3版)。
时隔一年,在当时5000点关口,喊出“不动如山”一位私募不得不吞下净值回撤、资金赎回、高管分离的恶果。漫漫熊途,这家私募去年上半年新发的两只产品,净值回撤仍在三四成。
谈及过去多年的涨涨跌跌,一位公募基金的“元老”反思称,“牛市”不是喊出来的,在2007年高位超募的基金,多少年后很多基金经理都在为其买单,而实际上,面对市场一片大好的豪情万丈语境,敢于激流勇退的人并不多。
操盘行为:从“偏执”到“圆滑”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几年,是成长股的大牛市,不少个股上涨幅度远超大盘,极少数三年上涨数十倍,这让不少成长派的基金经理,坚信“买入即坚定持有”的策略,这一策略看似偏执,但押对了,却能获得最大的回报。
“我们并不热衷短线操作,一些十分看好的公司,我们会坚定持有数年,只有待市场极度疯狂、股价严重高估时,才考虑卖出。”一位笃信成长股的私募董事长当时称,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只能重点攻击最熟悉的行业和公司。
让董事长最看好的是一家擅长讲故事的成长股,因为坚定看好,他管理的几只产品几乎都重仓持有,即便是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他仍坚信这家公司所讲的“故事”终能实现,尽管也经历了几度迟疑,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舍得减仓。
遗憾的是,这只股票并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高位时,就先于指数开启了长达一年的漫漫熊途,期间最大跌幅超六成。受其拖累,这家私募去年上半年新发的两只产品,最大净值回撤超五成。
与老基金不忍砍仓“待涨”的忐忑心态不同,去年“5.28”的剧烈调整,对于那些刚刚完成募集、尚未来得及建仓的新基金而言,这次单边牛市中的剧烈回调,恰是一个不错的“建仓时机”。
从业十年以上王壮(化名),算是非常保守的一位基金经理。在去年5.28前的一次专访中,他就预言市场或将深调,并预计6、7月间,市场可能会迎来比较大的震荡。不过,他却认同“短期回调不改牛市基调”的逻辑。
“这一轮牛市与历史上的1996年至2001年行情非常相似,只有当经济确定回升后,牛市的基础才会动摇,而今年年内基本看不到。”王壮称。正因为对牛市逻辑的笃定,他还是“买早了”,目前其净值仍比去年回撤约2成。
另一位去年6月发行新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未能躲过市场的大跌。“大家都觉得创业板有点贵,但还是有很多资金想进去。”他认为,目前市场上并存两种心态——持有的不想卖,有钱的希望调下来,这意味着行情不会就此结束。
言由心生,也决定了他日后的建仓方向——创业板。截止昨日,他去年成立的那只成长基金净值已跌去30%。“贵”的或许还能上涨,“贱”的可能还会更“贱”,每一位基金经理都对各自的选股逻辑都信心满满,但市场却有自己的逻辑。
又是一年5.28,经历了去年惊心动魄后,私募管理人刘欣也想对记者反思些什么——市场永远的对的,对它要保持敬畏,做个“滑头”,看多也罢,看空也罢,都不要太执着,就像打太极,盛极则衰。
当前的存量博弈市也是刘欣最熟悉的市场,其滑头策略是——“大跌大买,大涨减仓。”他认为,现在估值合理并不多,满仓操作压力会比较大,要借鉴军事大师战场上的“逐次抵抗”的战法,在每一个卖压衰退的时点“反冲锋”。
与仍在市场中浸泡的刘欣不同,私募管理人老王则在去年反弹中金盆洗手。面对眼下眼花缭乱的市场信息,从股市中解脱后的老王似曾相识,又感到陌生。不过这些他已不再关心,闲暇时间他看看书、陪陪家人,过得倒也充实。
作者:陈俊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