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项晶
临近年尾,基金业绩排名战也随之白热化。近日,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公告暂停旗下基金申购。记者了解到,防止大额新认购资金摊薄收益影响业绩是基金暂停申购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新产品申报数量受限的情况下,基金“壳价值”也成为基金公司考量的重要因素。
50多只基金暂停申购
据Wind统计显示,自11月以来,有251只基金发布了限制大额申购或限制申购的公告,暂停大额申购的单日申购上限分别有1000万、2000万、5000万不等的门槛。剔除QDII基金和定开债基后,其中融通增鑫、鹏华兴利、东吴配置优化等50多只基金更是直接关闭申购渠道,暂停申购。
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基金因“运作期内暂停申购赎回”,或QDII基金因额度问题,其它大部分基金均言明“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而暂停申购。而从基金类型上看,其中开放式债基和以打新为主的灵活配置型基金成为“闭门谢客”的主力。
例如12月5日信诚基金发布公告称,为维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信诚至优灵活配置型基金定于12月5日起暂停申购和转换转入。东吴基金12月3日公告称,于12月5日起暂停东吴配置优化的申购(含转换转入)业务。更早之前,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26日暂停对新华行业轮换、新华泛资源优势两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
具体到公司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6日,信诚基金和广发基金旗下各有13只产品暂停申购,华夏旗下5只“新”系列产品也处于暂停申购的状态。此外,中欧、招商等基金公司旗下暂停申购的基金均在4只以上。
“闭关修炼”为业绩
造成基金批量暂停申购的原因有哪些?部分基金公司和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防止大额新认购资金摊薄收益、影响业绩是暂停申购的主要原因。
“我们暂停申购的基本都是灵活配置型基金,大多以绝对收益策略为主,这类产品对规模有一定要求,一旦规模过大,风险资本的回报率就会下降。所以在达到测算的合适规模范围内,就会暂停申购。”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也有基金公司指出,随着新股发行提速,打新已成为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主要策略,根据测量,目前6亿左右的规模能使打新收益最大化,所以为了保护业绩,在基金规模上公司严格控制。
而对于债券型基金,华南某中型公募市场总监认为,不看好近期债券市场、防止摊薄投资收益是大部分债基暂停申购的根本原因。“对于债市,我们内部认为整体震荡为主,比较难操作,暂停大额申购,也是为了避免前期积累的业绩回吐。毕竟债基很多都是银行资金或机构客户,他们对收益率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上述市场总监表示。
此外,据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产品申报数量受限的情况下,目前一些定开债、纯债、灵活配置型基金早已成为基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一旦这些基金遇到前期机构投资者的赎回,往往公司会乘机关闭申购通道。“一方面保护前期收益不被摊薄,另一方面也是等谈妥新的机构客户进入。一般来说,目前资金方都是排队等待,不愁没有人申购。”
作者:项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