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启动后,哪些标的股会成为资金的首选目标?”、“深港通开通那天,市场会不会因为利好出尽而有波动?是坚守还是撤退?”、“深港通落地,A股的成长股会不会因为估值与港股比照而下跌?”……获悉12月5日为“深港通”起航日后,上海某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张平(化名)立刻在多个投资微信群里发问。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对未知世界的疑虑交织在一起,令他的内心有些焦灼。
同时,众多公募基金紧锣密鼓地“跑马圈地”。就在深港通获批后不久,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宣布,成为首批获得深港通下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的基金公司,相关业务早已准备就绪。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表示,公司除相关人员已配齐外,相关系统测试已连续进行了三周,确保深港通启动后能如期开展投资。面对新的机会,机构正在厉兵秣马。
公募忙“卡位”
部分嗅觉灵敏的基金公司迅速成立专司沪港通和深港通业务的“沪港深”基金,通过产品的先发制人来“卡位”。
东方财富网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今年以来多达42只“沪港深”基金成立(A/B/C分开计算)。其中,11月份成立的该类型基金就达11只,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沪港深”基金产品总数量达51只,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的最新资产管理规模合计371亿元。“沪港深”基金普遍追求快速成立,不计较首募规模,尽早“卡位”的意图相当明显。
以海富通基金公司为例,10月24日海富通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正式发售,11月11日基金便宣告成立,募集期不足一个月。(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该基金注重与既有QDII基金产品之间的互补,这也是公募基金布局深港通的一种新风向。海富通大中华混合(QDII)基金经理卜正伦表示,QDII产品与“沪港深”基金的搭配可令投资者全面受惠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资金流动的效果。
私募推演行情
在公募基金忙于“跑马圈地”的同时,私募机构的投资经理正在着力推演深港通启动后的行情前景。短短一周内,张平为此参加了三次小范围聚会,试图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逻辑。
“比较容易接受的逻辑是,深港通开通后更多海外资金流入A股的同时,更多内地资金也将涌向港股,从而实现内地与香港股市的同步上扬。但多年投资经验带给我的直觉是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张平说,“市场惯于炒作预期,此前港股已借深港通的利好走出一波行情。而A股现在的环境较为复杂,预期的利好能否兑现难以判断。”
张平表示,从多方交流的情况来看,结合此前沪港通出台后的表现,对于深港通启动后的短期市场表现不宜过分乐观,投资者要做好利好出尽引发市场调整的心理准备。与沪港通相似,深港通会给A股带来结构性和资金面上的影响,但随着时间临近,这种影响的边际效应递减。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存在,投资者最好先观察深港通开通后的表现,然后再调整投资策略。
公募基金的情绪则乐观得多。卜正伦表示,短期来看,在深港通开通前,有意布局港股的内地资金早已“南下”多时,预计开通后港股不至于即刻出现大幅波动。沪深市场与香港市场均实现互联互通并解除投资总额度限制,对于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影响深远,包括两地定价系统拉近、投资者结构改变、A股更趋国际化等。
风控不容忽视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谨慎的私募人士和乐观的公募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在深港通的投资中,风险控制仍是重中之重。
有过港股投资经历的张平至今对“老千股”心有余悸,这也是他反复强调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他认为,香港股市的制度设计、投资逻辑和方法与内地有很大区别,习惯了内地A股投资风格的投资者如果贸然进入港股投资,势必面临很大的误判风险。
“例如,很多内地投资者喜欢炒中小盘股,喜欢追逐概念股、重组股。在香港股市,这种情绪很容易被利用,而且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一旦掉进陷阱,财富缩水的速度是惊人的,这需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张平说,“私募基金对港股标的选择会慎之又慎,风险控制的工作要做足、做细。”
在一些公募基金经理的眼里,深港通落地后,内地与香港市场等于实现了“全港通”,而且取消投资总额度可能加大资金的活跃度,两地市场的估值可能慢慢接轨。这对于估值仍处于高位的A股来说,是一个风险隐患。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出,在流动性仍然相对充裕的环境下,目前尚难以判断在估值接轨的过程中,短期内是A股的高估值下行还是港股的低估值上行。从中长期看,A股中一些概念股的高估值必然会因为两地股市的接轨而丧失逻辑支撑,其中隐含的下跌风险值得A股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