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金业又念清盘“紧箍咒” 200只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743只私募产品净值跌破0.7元)
200只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743只私募产品净值跌破0.7元
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迷你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数量大幅增加。根据Wind数据,三季度共有700只迷你基金,其中更是有200只规模低于5000万的迷你基金触及清盘红线,占全部基金的5.94%。另一方面,三季度实际发生清盘的私募基金数量虽较前两季度有所下降,但接近清盘线的基金数量却逐季递增。
公募:清盘或是最好选择
业内习惯于将规模低于2亿元的基金称为迷你基金,而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则触碰了清盘的警戒线。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迷你基金数量达到了近年来的高点,各类基金公司均未能避免。
从公司分布来看,200只触及清盘红线的基金分属70家基金公司。从类型分布来看,股票型基金最多,达87只,占比43.5%;其次是混合型基金,达66只,占比33%。
招商证券分析师顾正阳告诉记者,迷你基金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产品无突出优势、定位尴尬,在发行时仅能通过“帮忙资金”达到规模门槛后成立。加上后期投资业绩表现一般,也并没获得基金公司大力的营销支持,除非赶上市场行情高涨,否则难改规模小的病根。另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股票市场表现持续不佳,投资者信心遭遇重创,而股票型基金中很大一部分为指数型基金,当这些基金的投资策略较为单一且同质化严重时,很难有规模的提升。
梳理上述200只基金前几季度的规模变化,部分基金的规模在今年发生骤减,从几亿、十几亿缩减到5000万以下。据Wind数据,某基金三季度基金资产净值为0.28亿元,而该基金2015年四季度的基金资产净值为17.48亿,2016年一季度骤减至1.89亿,二季度这个数值则又降至0.31亿。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的一只迷你基金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只基金是委外定制产品,后来遭遇了委外资金的退出。天相投资研究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出现这类情况的基金,往往是委外定制基金,发行时为了“凑数”,会拉一些零头资金,一旦委外资金退出,便剩下了这些“尴尬”资金。
除部分固收类的委外定制基金会在成立之前约定好投资周期外,大多数的委外定制类基金并不知晓委外资金的存续时间,一旦这类资金退出,就会使留下来的投资者面临清盘的风险。委外资金进入使公募规模大幅攀升,一旦退出,则使迷你基金的数量激增。
贾志表示,一般给委外资金定制的基金,都不建议投资者参与,通常委外定制基金的特点是持有人刚好够200人便迅速成立,且募集规模有零头等,投资者可以从上述细节去辨别。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共有15只,既有被动触及红线选择清盘,也有主动清盘的。如果清盘时基金业绩亏损,部分基金管理人会选择给予投资者适当补偿。此外,部分基金管理人会选择转型来继续维系基金。不过,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称,由于运营成本的问题,即使是转型之后,这些基金也较难生存,并且由于基金转型需要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还要经历申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不亚于发行一只新基金,相较之下,清盘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私募:行情不“赏饭”
与公募相比,私募面临的难题主要来源于市场的反复磨底和管理人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
据格上理财统计,今年三季度共有570只私募产品清盘,较前两个季度私募清盘量明显减少,但是接近清盘线的数量却居高不下。截至一季度末,在季度最后一个月有公布净值且净值在0.8以下的私募基金共217只,而这一数值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末分别为240只和267只。这些净值低于0.8的产品中,1/3的产品成立于去年6月以后,约2/3的产品为股票策略基金。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净值跌破0.7的基金数量达到743只,与前两季度数据相近。
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分析认为,去年上半年由于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好,部分私募基金为追求管理规模扩张,不断发行新产品,私募产品发行火爆,但去年6月以后的市场大跌给这些新发行的基金带来沉重打击,不少产品净值跌幅巨大。由于基金净值濒临清盘线,部分基金经理操作上较为谨慎,导致当市场出现机会时净值也难有较大增长。
“今年的市场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啊”,上海一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私募总经理李强(化名)告诉记者,“年初跌一跤以为后面能有机会,结果反反复复就是没起来。”他们成立于去年7月份的一只产品,逃过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坑”,但没逃过年初的熔断,建仓不到几天净值就掉到0.85以下,徘徊在清盘线附近,使他们一下就被束缚了手脚,在后来的投资中不仅在仓位上,甚至连投资品种上都受到大客户的“百般询问”。随后市场一直横盘,波动极小,他们又未能踩准今年从中小创到低估值蓝筹的节奏,不到一年的合同期限,他们的产品就提前清盘了。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李海山分析,年初市场大幅波动是一季度产品清盘数量高企的重要原因,二季度则主要因为2015年同期发行的一年期产品猛增。
“相较之下,三季度在没有上述原因的作用下,清盘数自然下降。但接近清盘线的私募数量高居不下,同样值得担忧。行情不‘赏饭’,自身能力又有限,再加上现在私募资管业务监管加强,一批中小私募面临‘爹不疼、娘不爱’的局面,产品清盘甚至失去基金管理人资格可能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某券商基金评价中心的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