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年关,基金业的2016年即将剧终落幕。着眼未来,基金行业的新趋势已现端倪。
首先,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将创新高,子公司规模继续缩水,专户高歌猛进,银行系大基金委外收益马太效应强化。
2016年,对基金业规模影响最大的变量当属委外。出于免征资本利得税和投资水平等因素影响,资金纷纷从银行渠道奔向公募基金,委外资金也正在重塑公募基金行业格局。据估测,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中委托外部投资的金额约为3.46万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12.77%。委外最大的意义在于,在今年股市债市都不够理想的大背景下,基金业总体规模能够逆流而上,打破以往规模靠天吃饭的窘境。从今年来看,三季度增幅最为明显,其中银行委外资金的助推居功至伟。可以预见,委外仍将是未来几年基金公司扩充规模的主要常规武器。
与此同时,委外和子公司新规对基金公司业务结构产生的作用越发明显。由于多数银行对委外对象的规模门槛限制,银行系、非银行系的大公募成了这场委外“盛宴”的最大受益者。而子公司受新规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开新业务,存续业务也只减不增的趋势下,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数据,截至9月底,基金子公司前20强合计规模较6月底下滑超过1500亿元,这是“20强”首现季度总规模缩水,其原因不言自明。
基金公司冲规模有了新套路,基金分红成为新宠。又到一年一度的年终规模考核期,在传统的通过货基冲规模法宝之外,今年基金公司又找到一种冲规模的新办法——通过高比例分红实现基金规模提升。在不损害持有人利益及参与机构实实在在获益的前提下,基金公司既可以在特定时点做大规模,又能够赚到基金的赎回费用,这成了各方参与者多赢的选择。越是临近年底,这种需求就越大,这也成了业绩不错的中小基金公司靠实力和业绩扩大规模的不二选择。
此外,机器人基金投顾可能遭遇个性化困境。今年以来,各基金平台和不少公募基金开展了机器人基金投顾业务,这是大势所趋。而这种刚刚兴起的新业务在美国已经遇到难题,其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可能大于美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与面对面的个人理财顾问相比,网络平台的机器人投顾还存在不少局限,在利用电脑智能方面,简单的创新并不能满足客户的复杂需求。(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