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全力冲刺首批FOF的号角已经吹响。
10月21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基金中基金(FOF)的基金经理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公募FOF基金经理的任职要求做出详细说明。这是继9月23日证监会发布并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来,监管层积极推进公募FOF进程的又一重要信号。
多家受访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已经筹备了一系列FOF产品,相关基金经理也已进入备考状态,只等监管层“一声令下”即可上报产品。
不过,亦有公司进度缓慢,虽已组建FOF团队,但尚未设计出具体产品。
备战进展不一
对于积极备战公募FOF的基金公司而言,《通知》的发布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多位准FOF基金经理表示,自上周五接到《通知》后,已经在准备相关考试。其中,华南一家公募基金FOF业务部负责人谈道,“如果要参与首批FOF产品的申报,肯定得认真准备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即可等候证监会下发批文。”
确然,不少基金公司已经按捺不住热情,静候监管层正式打开公募FOF产品申报的大门。
据了解,筹备较早的广发基金于去年就成立了资产配置小组,该部门投资经理陆靖昶表示,“之前广发已经发行多只专户FOF产品,目前正在积极准备FOF公募基金,未来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分批申报”。
同样,今年7月,博时基金从宏观和风险两个部门抽调了13位员工,组建了多元资产管理部。博时基金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基金评价体系,设计了多资产、多策略等一系列的产品,待证监会下发批文即可上报材料。”
而景顺长城基金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公司正在筹备FOF投资部,“目前共有两位基金经理,后续随着业务的扩大,会逐步扩充团队。首批将报送两个产品:一个相对收益为主的偏股类FOF和一个绝对收益为主的FOF,已经基本筹备完毕。”
此外,除了成立独立的FOF业务部门外,部分基金公司选择将FOF业务放置在公司的量化部门。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FOF业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FOF产品的设计主要由量化投资部主导,人员也主要来自于量化部门。目前已经建立了几个组合,正在跑数据,投资标的包括全市场的公募基金产品。”
不过,上述负责人表示,并不会“争抢”首批公募FOF的批文。“目前我们还在与银行渠道洽谈,它们对多资产配置型FOF的兴趣程度比较高,因此我们也在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整体而言,从采访的情况来看,备战积极的基金公司普遍已经组建了专门的FOF业务部门或投资小组,并设计了系列FOF产品,相关材料准备较为充分。不过,亦有基金公司态度较为淡漠,无论从人员架构还是产品布局上,都进展缓慢。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坦承,“我们公司对FOF业务并没有很积极,一是由于FOF需要专业的人员,公司还没有做好人员的协调;二是从内部FOF而言我们的产品线还不够完善,而发展外部FOF又涉及到外部基金分析、双重费率等问题,所以我们在FOF业务的推进上较为缓慢。”
内外部FOF双向展开
从产品类型而言,基金公司在内部FOF和全市场FOF上都有所展开。
前述广发基金陆靖昶介绍,“我们在内部FOF和全市场FOF两个方向都有尝试。目前产品和团队基本就绪,主要在等待一些硬性条件成熟。FOF产品的投资策略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筛选,但在不同产品上运用不同的策略则需要与市场环境相结合。”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内部FOF主要适用于产品线比较全面的大型基金公司,我们公司虽然内部也有多种类的产品,但现阶段筹备的几只FOF产品都是全市场FOF。”
确然,全市场FOF能将选择最大化,但双重收费的问题使得部分基金公司选择先从内部FOF着手。
前述景顺长城内部人士表示,“从长期看,要将FOF的优势最大化发挥,未来一定是全市场选择基金。但我们认为,目前的环境,时机和FOF文化还未成熟,所以外部FOF双重收费问题是必然存在的,从激励的角度来讲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FOF基金经理,费用还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主被动配置,包括换手率等,只要做好合理优化,就可以有效节省成本,提高FOF的性价比。此外,对标海外,FOF在投资基金上相对散户还是有费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