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周,4个交易日中出现4次熔断,这必将在A股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极端行情不仅让普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就连机构投资者也措手不及。有公募基金人士私下向《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本周一第一次出现熔断的时候,公司市场部和交易部忙得不得了,确实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但另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则比较谨慎地表示,赎回压力目前还不算大。
一位驰骋股市20余年的私募基金经理苦笑道:“都说参与股市的人心中都是有梦的,往常,即使股市暴跌,好歹不到下午3点就还有希望,K线的波动中还有丝丝希望向上!想摊薄成本的还可以暴跌时补仓,想割肉的还有机会抹刀子,想抄底的还能马上银证转账即刻挂单迎风上。但是,熔断让大伙儿早上10点就提前收工,都是心碎的声音啊。”
昨日(1月7日),包括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在内的知名私募纷纷在微博等公众平台发声:金融市场最怕没有流动性,熔断等于加速股灾的形成。
市场流动性缺乏加剧恐慌
昨日提前收盘后,但斌在新浪微博中发声:“金融市场最怕没有流动性,特别是高估严重的市场。熔断等于加速股灾的形成。投机的市场,本来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熔断相当于叫停鼓声。没有流动性,对于金融机构(基金)是致命性的,一旦遇到大规模赎回,又卖不出,后果非常严重!”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私募人士的认同。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地区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熔断机制是效仿美国市场所建立的,但美国市场的构成中,机构投资者占大部分,且不少都是长期投资者,而A股市场是一个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在海外市场中,熔断有助于专业投资者冷静下来,从而做出独立的市场判断,而中国市场中,沪深300指数下跌5%熔断后则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恐慌,从而导致市场加速下跌。
另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从1月7日的情况来看,不少股票被不足1000万元的卖单砸到跌停。在恐慌盘抛售下,无人敢接盘,因此成交量跟不上。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可怕的不是市场下跌,而是市场失去流动性,如果盘中充分换手了,那么很有可能盘后跌幅不会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但熔断机制强行将换手的过程给掐死了,大家全部关在里面,对市场的后续走势也有较为不利的影响。
跌到3%就该卖票了
昨日早间9时49分,德传资本董事长姜广策在微博中表示:“这熔断机制助跌的威力实在是猛,开盘才这么短时间,想减仓都来不及,看来今天又早早收工啦。”
对于私募圈来讲,熔断已经让大家心力交瘁,倍感无奈了,天天暴跌并不是一件好事,跌久了引发大面积赎回就更悲剧了。
“据我了解,已经有不少公募基金面临挤兑压力了。”一位上海的私募人士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再继续熔断几次,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面临赎回的压力都是巨大的,最怕的就是导致连锁反应,即使不愿意主动做空,但是手中有股票的人就不踏实了,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机构不得不挂单卖票形成踩踏。”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熔断出现了两次,都没有来得及动手。从目前基本面看,还不至于出现市场暴跌,最多就是震荡的格局,因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到想挂单卖的时候太晚了,根本就卖不出去。但如果熔断多持续几次,那可能一旦沪深300跌到3%,就会考虑直接挂单卖票,如果所有操盘手都是这样想的,势必会加速市场下跌。总体而言,熔断制度确实不太合理。
对价值投资者是负激励
与此同时,私募人士认为,熔断制度如果频繁发生,对价值投资者将会是负激励。
勤远投资总经理傅真卿向记者表示,作为价值投资者,首先买入股票都是要经过长期的跟踪,对基本面熟悉,对管理层熟悉,这是需要深入钻研的,也是需要过程的。所以,一旦价值投资者决定买入某只股票,仓位都是比较重的,持有周期也比较长。但如果经常性出现类似的熔断,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面临大量恐慌盘砸盘导致亏损,而价值投资者势必也不敢做长期价值投资者了,这对于持有价值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个负激励,并且如今期指也受到管制,在市场下跌又无法开空单对冲的情况下,只有卖出现货了。
另一位私募掌门人提到,A股本身已较国外有很多的限制,例如T+1,例如涨跌幅限制,如果再加上沪深300限制5%、7%的跌幅,多种制度叠加形成对流动性的制约,那么无量下跌的情况远远差于放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