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回顾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无论在过去的一年是成功还是失落,也不论现在的你是踌躇满志亦或怅然若失,2015年已经划上了句号。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2015年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最跌宕起伏终身难忘的一年,上半场在各路资金“加杠杆”的正向循环中,
疯狂之后是众所周知的“股灾”,“千股跌停千股涨停”的非常态化市场让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一样体会到了迷茫和挫败感。作为此轮大起伏的参与者,博道精选5期不负投资人所托,在过去一年中净值涨幅超过100%,按开放日净值算,最大回撤不到10%,并在11月快速创出历史新高。但作为专业投资者,本管理人深知,变化永远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与独立思考,才能为投资人创造持续的长期回报。
2016年市场展望
展望2016年,本管理人对股市的判断是:乐观应对,但警惕波动。
之所以还较乐观,最大的理由即全社会资本回报率下降后大类资产配置向权益类市场倾斜的趋势明显,而A股市场作为流动性最好的权益类市场,必将是充裕流动性优先考虑的“蓄水池”,这也是我们认为2016年最大的一条投资准绳。虽然目前5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低至2.8%,但在实体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央行必将维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来对冲,因此在CPI和PPI均未看到明显拐头迹象前,宽松的流动性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拐点。
根据海通证券的测算,预计2016年新增入市资金2.8~5.5万亿(包括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配置资金2万亿、保险社保和养老金入市资金6300亿、海外资金1700亿,潜在的储蓄搬家2.7万亿);而与此同时,其预计2016年资金需求2.2万亿(包括IPO 4000亿、再融资1万亿、交易费用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5000亿)。虽然相较于2015年资金供求矛盾更为缓和,但总体而言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市场环境总体乐观。
从微观层面看,2015年10月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保险资金的频频举牌,虽然监管层放缓了保险资金入市的节奏,但此现象充分说明了在固收预期收益率低于承保资金成本(5~6%)后,其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迫切需求。
因此,如无意外,随着固收预期收益率的进一步下降,预计我们将看到银行理财资金池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急升,这部分增量资金将提升整个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
2016年投资机会
既然本管理人判断2016年市场的核心驱动要素是资金流动性,那自然而然的引申出对市场风格的另外几个判断:
(1)旗帜鲜明的偏好新经济:经济维持低位意味着企业盈利较难大幅度超投资者预期,而充裕的流动性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波动空间大,表明风险偏好带动的估值变化是16年股价波动的核心驱动要素,而成长股对风险偏好最为敏感,也就成为市场超额收益的聚集地。
当然,创业板整体估值又超过90倍,意味着全市场继续泡沫化的程度有限,因此成长股也要“去伪存真”,自下而上的选股者将迎来黄金投资期。
(2)仍需重视具备“并购能力”的新兴行业公司,如文体娱乐业、云计算、生物医药等。A股成长股投资最重视弹性,而外延并购扩张是最典型的弹性来源,2013年开始的牛股基本上都伴随着持续的并购。“并购能力”首先大概率意味着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其次行业集中度低上市公司可充分利用资本杠杆,另外持续的并购也意味着管理层的进取心和试错迭代心态。
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涉及交易规模约2万亿,较2014年继续高速增长,虽然不少投资者担心注册制后并购逻辑是否仍成立,但我们认为并购整合的深层次逻辑是整个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变革,是新形势下的“资本开支”,且在注册制前期仍控制发行节奏的背景下,一二级价差仍将存在,并购整合仍将火爆。
(3)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变革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分歧”,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与新生事物有可能给2016年带来不确定性,例如注册制、刚兑、美元加息周期等。
另外,不管在何种市场,只要是流动性驱动的市场下,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可避免,这是由人性决定的。流动性驱动下的资金都类似唯利是图的“热钱”,会呈现长期逻辑短期兑现化的现象,意味着无论是行业还是个股,一旦估值约束(不局限于市盈率,还可是市值等)临近,赚钱效应一消失,资金就会马上消失,从而引发类似2015年的大幅波动。
《南方周末》2016年新年献词“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这同样是2016年股市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