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原“公募一哥”王亚伟离职创办私募公司,掀起公奔私小高潮。去年以来,随着股市行情走牛,奔私的公募大佬越来越多。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奔私的公募大佬,了解他们奔私后的近况。
王亚伟:三年超低调 稳健成传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头顶太多光环,本人却很低调。自从他奔私后,投资者只能从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寻找王亚伟投资的蛛丝马迹,剩下的便只是“传说”了。
如今,王亚伟奔私即将3年,业内有人说,“王亚伟奔私后,完全是个谜了。”
奔私近三年 业绩成“谜”
由于王亚伟行事低调,他奔私后的故事鲜为人知,成为“江湖”上演绎的各种“传说”,但由于他明星般的光环,他入驻的股票会定期披露,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从公开信息看,王亚伟目前管理的私募产品有两只—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信托计划和千石资本千纸鹤1号资管计划,但这两只产品的收益情况,外界无从知晓。
根据昀沣信托计划此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昀沣自2012年12月13日至2014年9月19日,在近两年时间内,净值增长45%,规模超过35亿元。有业内人士推算,昀沣成立两年来,在2014年底的累计收益率将轻松超过80%。不过,与其它已披露业绩的私募产品相比,这一成绩不算突出,2014年,创势翔1号以300.80%的年收益收获业绩冠军,即使是第五名泽熙1号的收益也达到137.44%。
对此,业内人士见仁见智。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王亚伟的投资经验丰富,市场是影响决策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投资组合,因此,王亚伟的投资策略需要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离开公募的强大投研团队,其选股水平或受到影响。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王亚伟的投资理念仍然是“王道”,“国外的私募运作也不是追求短期的高额收益,而是追求长期的稳健增长,很多私募未来可能会死掉,但王亚伟的私募不会。”
深受彼得·林奇影响
虽然难以直接了解到王亚伟“奔私”后的投资理念变化,但仍可从其执掌的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管中窥豹。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底,外贸信托昀沣信托计划成为明家科技第七大流通股东,持有100.0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33%,较去年三季度增持57.13万股。
此外,2014年第三季度末,昀沣出现在华润万东、三聚环保、北京城乡、同方股份、新华联、同方国芯、金亚科技、中能电气、银之杰、明家科技、雪浪环境和杭钢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受益于三季度A股行情持续上涨,加之12只个股中多家企业进入或已完成重组,三季度上述12家公司涨幅均值达52.86%。
由此来看,在转身私募后,王亚伟偏爱重组股、重视事件驱动的投资风格变化不大,其投资的路径仍旧是寻找市场上关注度低的公司,低位重仓买入,然后等上市公司发布重组并购等消息,带动股价走高,进而获得高额收益。
前华夏基金董事长、总经理范勇宏在《基金长青》一书中,评价王亚伟的操作理念受彼得·林奇影响很深,形成灵活多变的投资策略和“牛市领先、熊市抗跌”的业绩特征。
王亚伟的前同事也这样评价他,“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全世界能做到的也就巴菲特,90%能做到都不能算高手,而王亚伟正在逐步形成这种风格。”
王卫东:二王PK的主角 半百投身私募
中国基金报记者 付建利
他是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做过宣传部官员、下海办过塑料厂、办过职业教育、去海南炒过股票,后来进了新华基金,曾创造一年115%的收益神话,2009年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曾与王亚伟演绎“二王PK”。他就是王卫东,原新华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如今,年近50岁的王卫东投身私募,创办了新华汇嘉。
“我之所以出来做私募,除了因为看好中国股市的前景,主要还是想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平实的话语透露出这位浸淫资本市场20年的投资老人的坚毅,他既有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主要矛盾转换的宏阔认识,又有对股市热点炒作的清醒,更有对长远投资的逻辑把握。
王卫东说,2013年、2014年的A股市场,是摘果子的好时机,但2015年,投资者摘果子就需要爬梯子了,而且爬梯子时要注意梯子是否安全。
今年A股是结构性机会
面对市场上充斥的大牛市论,王卫东认为,大牛市必须具备至少两大基础:一是企业盈利持续增长,二是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目前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不少企业的盈利是下滑的。
王卫东认为,在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老百姓需求非常旺盛,但供给严重不足,而现在是需求不足,供给严重过剩。以住房的供求关系来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下一代人面临的问题可能不是买房而是卖房,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相适应,居民消费也在由吃住等基础物质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型,比如休闲娱乐、大健康,但这些消费的增长比较缓慢,不能靠过去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刺激需求。
“落后产能的淘汰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产能淘汰太快,就会影响金融系统的安全和就业。”王卫东说,尽管企业盈利增速已经出现向上的迹象,但利润总量的增速仍然是下降的,因此今年A股市场缺乏企业盈利增长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对A股市场悲观,结构性机会仍将层出不穷,政府财政赤字会增加,通过发债增加财政投资,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宽松,这对市场情绪会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取得成效,服务业产出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新兴产业的PMI指数较为乐观,落后产能的淘汰也有一定成效,A股的结构性机会将更多体现在细分行业。
王卫东表示,目前A股市场部分互联网股票的估值出现了泡沫,注册制改革很可能刺破这些泡沫,所以2015年A股市场将会呈现出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格局,整体上股指会震荡上行,投资应重在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最看好互联网能源服务
对于时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股票行情,王卫东认为,很多在2000年的科网股行情里大肆炒作的互联网公司如今都不存在了,所以投资者还是要最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忌头脑过热,以为互联网包打天下,移动医疗再热,医生的医术始终是最核心的,餐饮店再搞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果做的东西不好吃,消费者也不会买账,而一些传统产业中的品牌企业,一旦解决了产能过剩难题,盈利能力会大大提升,价格也会上涨,这其中的投资机会,优秀的投资人不会错过。
在阶段性投资机会上,王卫东看好资源品,大宗商品价格2007年金融危机后持续下跌,面临中期上升的机会,此外,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传统行业集中的低估值品种也面临投资机会。
以更长远眼光来看,王卫东最看好的是互联网能源服务。他认为,电力改革真正启动以后,电力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会大大提高,大量可再生能源能真正得到利用,自由竞争的电力市场,加上环保风暴和全社会节能减耗意识的提高,将带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长达10年以上的黄金投资期,同时,能源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会诞生无数互联网能源服务细分行业,这是下一个投资蓝海。
“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传统企业,一旦进行了互联网化改造,盈利前景不可小觑,而且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王卫东表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会在A股市场产生无数投资机会,但目前互联网概念出现了局部风险。综合来看,王卫东的投资风格既不是过于保守的纯粹价值投资,也不是玩概念的投机,而是以价值为主,适当地结合成长。
吕猛:重啤后不再混圈子 做价值确定性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艳伟
2014年6月,吕猛从大成基金低调离职,同年10月,便创办私募公司润凡投资,如今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21亿元。
这位昔日的大成基金研究主管和专户投资经理,2011年底因在重庆啤酒黑天鹅事件上栽了跟头而为人熟知,此后便淡出公众视野。近日,吕猛接受中国基金报独家专访,首次道出重啤事件对他个人投资理念的深刻影响。
首谈重啤 研究方法都变了
对吕猛而言,重庆啤酒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09年初,吕猛因看好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研究大力推荐,公司旗下多只基金买入该股,重啤股价也自彼时步入上涨通道,短短3年时间从不到20元一路最高上涨至82元。但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失败,导致重啤股价大跌。
“这个对我来说是好事。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调研这家公司,倾注了全部精力,自认为研究透彻,所以持股信心很足,但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重啤的暴跌,让吕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虽然我自认在这只股票上已做足了功课,但我知道肯定是自己哪里错了,经过面壁思过,最后发现,是我们对价值的理解错了。这个问题很本源,目标错了,工作做得再细,路也是歪的。”
现在,吕猛认为,一家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很基础,表现在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工人,产生更多的收入,以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定价”,而重啤即使新药临床研究成功,距离真正上市依然需要几年时间,收入和利润并不能迅速增长,“现在我把当时对重庆啤酒的投资定性为风险投资”。
对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后,吕猛的研究方法也随之改变。吕猛说,要清楚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生命周期,紧密跟踪龙头企业,等其投入期结束产出期开始时,风险因素消失,就是买入时点,相应的,影响公司定价的因素发生扭转时,就是卖出时点。
这套新的投资理论框架在过去几年已被验证有效。重啤事件后,吕猛担任专户投资经理,期间曾投资美盈森、德尔家居等,均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股价上涨数倍。
“这就是在普通行业里挖到的金子,有些公司处于相对古老传统的行业,也没有炫丽的故事,但依然能实现惊人的收益。”也正因如此,吕猛并没有追随近两年市场流行的车联网、物联网、国企改革等热点,“这些公司现在都处于投入期,财务数据还未体现出增长,依然存在极大风险。”
此外,吕猛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重啤之后我不再混原来的‘信息圈’了,用现在这套投资方法,根本不需要圈子。”
投资趋难 未来目标海外市场
2007年,在牛市赚钱效应推动下,私募基金曾迎来一次大发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展,而从去年以来,加入私募业的高手越来越多,扩张势头迅猛。
吕猛认为,如今的私募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波私募发展浪潮将会远超上一波,原因有两点:一是需求迅速放大,二是投资难度加大。
“去年以来利率下行,使得大量刚性兑付信托产品收益率下降,大资金的出路越来越少,这种大环境下,委托理财可获大发展;另一方面,现在上市公司都会讲故事,但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大家对故事的敏感性会降低,再加上资金越来越多,股票投资的难度加大,这给委托理财带来机会。”吕猛称。
私募行业现在正处新的起点,而私募公司想要抓住机会,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吕猛认为,未来热点行业会越来越少,趋势性机会也越来越少,如何识别真正的龙头,对于基金经理是很大的考验,为此做好准备的私募公司将会迎来跨越发展。他预计,未来私募行业集中度会比以前更高,换句话说,过去10年私募公司规模最大能做到200亿元,而未来10年能做到上千亿元。
对于润凡投资,吕猛希望循序渐进,慢慢扩大规模,在资本金比较充分时会考虑通过收购解决客户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未来更大的目标是进军海外市场。
王茹远:大浪潮来临 践行者上路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梦
3月10日下午,中国基金报记者拨通王茹远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电话中的她依然柔声细语。
离开公募基金之后,王茹远并没有停下脚步。2014年10月,王茹远成立了上海宏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并组建了一支精简的投资团队。记者还获悉,短期内王茹远并没有发行新产品计划,但宏流投资拟发行一只FOF产品,暂定由旗下其他基金经理管理。
钻研投资 观点未变
除了出席少数机构投资者的交流会以外,更多时候王茹远都在深圳办公室钻研投资。宏流投资成立半年有余,王茹远已经发行了4只产品—千石资本大浪潮0号、大浪潮2015、鹏华资产品质生活1期、安信成长3号。
“大浪潮”三个字是由王茹远亲自选定的。她曾对公司员工解释道:“如果你认可中国股票市场在未来5到10年会有一波大浪潮,那么,在下一个浪潮来临前就应该提前做好布局,等待波澜壮阔行情的到来。”
王茹远的同事告诉记者,自公司成立至今,她的市场观点没有变过。她在2014年11月18日公布的《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战略新兴产业是A股过去5年的主线,也是未来的方向。2015年弹性最大的投资机会集中在互联网、产业并购、优质价值成长、国企改革、军工和信息安全、券商和保险。” 王茹远认为,中国经济转型阵痛体现在股市上,经历了从2008年至今长达6年的指数低迷,新一届政府对经济转型的决心、反腐力度、老百姓资产转移等因素叠加,有望演绎出一波波澜壮阔的由估值到资金推动的泡沫行情,这波行情自2014年7月开始已经全面启动,未来依旧会保持强势。而在这封信发布前后,A股市场正迎来一波由券商带动的快速上涨行情。
制度灵活 做实践派
“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有更灵活的制度,能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投资管理能力。有些基金经理天生适合公募基金,有些基金经理天生不愿受到太多制度约束。”王茹远的同事告诉记者,自发上门认购王茹远发行的产品的持有人不在少数。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很多私募基金经理并不是在做投资,而是在搞关系,做资金掮客,真正钻研投资的并不多。”一位在3月初刚刚与王茹远做过投资交流的人士对记者说,王茹远是一个实践派,能将想法和思路落实到投资上。
齐东超:大时代少年梦 捕捉“风口”
中国基金报记者 饶玉哲
第一批理工科背景的券商分析师、80后绩优基金经理、创立私募不满一年已经发行8只产品、直销资产管理规模近20亿元、首只产品成立9个月净值将近翻番……巨杉资产投资总监齐东超集中了各种亮眼的标签,而他却将此归功于时代—投身私募的初衷、构建团队的文化、指导投资的思路,无一不反映出他对于这个变革时代的理解与感恩。
年轻态 灵感墙
清华工学硕士毕业后,齐东超正好赶上券商第一批招聘工科背景研究员,他顺利进入海通证券,从事化工行业研究工作,随后,他加盟汇添富基金,历任分析师、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
他“奔私”的直接触发点是现时大时代的火热感召。和大多数人一样,齐东超对“再改革”的前景充满希望,“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不能错过的,应该出来做一些事情,而后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激发了这种想法。”
创办私募基金,公司治理、研究团队搭建首当其冲,目前,巨杉资产的研究团队已颇具规模:研究副总监姚跃曾任职于汇添富基金投资研究总部,重点研究汽车、机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行业;研究副总监黄金香拥有实业与金融双背景,曾在多家大型证券研究所工作;TMT、军工、机械、消费品、医药、环保等行业研究员都拥有多年证券从业经验。
虽然团队成员在各自领域都资深专业,但齐东超希望将公司文化打造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年轻状态”。在巨杉资产的“灵感墙”上,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随意涂鸦。
文化之外,齐东超更希望建设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他看来,符合互联网化的私募治理结构才能让风控、投研、运营、市场等各个板块独立运作又良好协作,“这是行业发展的需求,应主动顺应。”
挑战之下促进步
去年12月份巨杉资产召开第一次持有人大会,那是齐东超首次与产品持有人大规模面对面交流,彼时正是齐东超创业之后最受考验的时期。
当时巨杉资产旗下净值线8号刚成立,12月9日上午建仓,结果下午最后半小时大盘暴跌,8号产品当天净值跌去2%,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一直大幅波动。按照巨杉资产内部风控要求,齐东超迅速将仓位降低至10%左右,并增加固收类资产配置。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用10%的仓位逐步提升净值,就必须在确定性机会上出击。齐东超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他最终还是扭转了被动局面,截至3月13日,净值线8号收益率已达20%。
让投资与时代脉搏共振
齐东超善于捕捉顺应时代发展的成长股,为了感知时代“风口”,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他都认真习读。谈及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齐东超称,经济依然有赖于“投资”这驾马车,但政府不会唱“独角戏”,会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这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既能贡献GDP,又可避免继续扩大地方债务,还能为民间资金提供去处。”齐东超说,“PPP一定会被大力推广,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链分配格局的变化,会是持续几年的大机会,也是我们今年重要的配置方向。”
新经济方面,他认为智能制造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值得投资者关注。落实到具体投资策略,齐东超表示,依然会通过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专注把握时代和行业的发展,严格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绝对收益下可持续复利增长。
于鑫:用后半生做好自己的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姜隆
今年年初,在东方基金工作了近10年的于鑫选择投身私募浪潮。如今,他创办的真鑫资产公司已经完成注册,但他还在静默期。他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可以思考、可以放松、可以感受生活。
于鑫希望能够发行符合自己投资特点的产品,与认同自己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共同成长,他说,要用后半生时间管理好产品,几只就好。
产品小而精 存续期限长
于鑫对未来信心满满,因为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形成创业服务一条龙,随处都可以“借到东风”。
于鑫认为,私募基金的制度较公募也许更有优势,在政策上,私募基金备案制正式出台后,行业认可度逐步提高,在销售、登记清算、信息披露、资产托管等方面都有成熟机构提供服务;在研究领域,券商也可以提供优质服务。于鑫说,所有这些为专注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良机,不过,客户服务方面必须亲力亲为,一方面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与客户的沟通也是一种学习。
于鑫还说:“这是我最后一个职业,不想再换,也不会再换了。”
于鑫希望找到认可自己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成为自己的客户,共同成长,因此,产品不求大、不求多,只求精,而且管理期限一定会“很长、很长、很长”。他说,如果客户认同自己的投资理念,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产品规模会更稳定,更有助于实现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目前计划至少管理20年,也就是到自己60多岁,如果可能,再多管理10年。
部分A股鸡蛋比鸡贵
于鑫的投资理念很简单,他解释说,再好的东西都有价格,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你以任何价格买入,以合理或者低估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长期持有,等待收益兑现,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用今天的钱去买明天贴现过来更多的钱,这就是我对投资的理解。”在实际投资中,于鑫钟爱低估值、有确定性成长的公司,通过长期投资获取满意回报。同时,他不喜欢高估值股票,排斥“故事会”和非理性泡沫,“这样的股票,对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是在毁灭财富,也是在毁坏资本市场。”
于鑫认为,A股市场部分领域已经出现鸡蛋比鸡贵的情况,如果有少数几家公司80倍市盈率还可以理解,但是上千家公司的市盈率都超过80倍就值得警惕了,如果真有这么多高成长的公司,我国的GDP增速就不会不断走低,转型也不会如此迫切了。
“可以肯定,那些高估值公司,绝大多数不值现在这个钱,几百只股票市盈率在70倍以上就表明泡沫已经形成,何时破灭只是时间问题。”于鑫说,其实互联网为传统行业带来的机会更值得关注。
于鑫表示,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借助互联网把企业做大的机会比新企业成功的概率更大,其在资源保障、品牌、人员素质、资金实力等方面都非常强大,风险控制经验也更为丰富,可以迅速吸收新技术做大做强,成长更为确定。
范迪钊:昔日“老男孩” 今日私募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 饶玉哲
“要做成一件事情要花很多精力,很多事情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虽然自公募基金离职的时间不长,范迪钊已经感受到创业的不易,他于今年2月创立上海兆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据其透露,目前公司还在筹备产品。
寻找投资的本质
自2013年初至2014年初大盘下跌约10%,而国泰基金多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表现优异,幕后功臣是5位自嘲为“老男孩”的基金经理,范迪钊就是其中一位。不过,范迪钊并非不得志的老男孩,他在证券市场从业超过15年,离职前曾同时管理着社保基金和3只公募基金。
“在公募工作久了就会有疲倦感,尤其是长期业绩还不错,自己始终处于‘舒适’的状态,继续前进的动力不足,就产生了危机感。而且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排名,我觉得这或许不是投资的本质。”提起创立兆天投资的初衷,范迪钊如此表示。
范迪钊称,去年,一家大型券商欲与国泰基金合作发行由范迪钊管理的定制基金,“在预热路演时,券商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期望越大,我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为当时我已经有了离职的想法。”他称,在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他向领导坦陈了自己可能会有其他想法。
范迪钊在国泰工作10年,卸任基金经理时自然十分留恋和不舍,“国泰平台很好,我所有的A股投资经验都是在这里积累的,同时也留恋公募基金的氛围,可以很单纯地从事投资。”
重视起步 兼重结果和过程
万事开头难,范迪钊对此有深刻体会。
“私募是竞争更为激烈的红海,没有进入壁垒,但最终要靠业绩说话。市场可能只给一次机会,如果第一只产品一年业绩没有做好,未来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发产品,也就无法再证明自己的投资能力,这是很残酷的。”范迪钊认为,私募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如果客户中途退出,再优秀的投资理念都是空谈。
范迪钊认为,在产品成立之后,如何把业绩做好才是最大的挑战,“虽然我对市场充满敬畏,但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还是有信心的。”
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范迪钊明白其中的挑战,“调整仓位非常重要,踏错风险要远大于踏空风险,因此未来怎样把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与自上而下的仓位控制相结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范迪钊看好未来的资本市场,“不必纠结于具体经济形势或者企业盈利增速,从去年下半年起,高回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越来越少,沉淀其中的大量资产有重新配置的需求,这并不会随企业基本面变化而变化,由此来看,未来几年股市不会太差。”
范迪钊认为,单纯的周期性行业机会不大,未来一定是互联网的天下,但金融、商业、家电、汽车等传统领域如果与互联网相结合,或将有很大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