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上海国资为代表的国资改革风生水起,成了机构投资者竞相争逐的投资标的。其中,尤以上海国资所牵涉的标的最多、动作最为频繁,如海博股份(600708)、飞乐音响(600651)等一批上海国资企业重大举动不断,吸引了机构投资者频繁进出。半年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榜显示,在公司“大动作”前,往往有机构入驻;在“大动作”后,不少机构又选择了集体减持。
“大动作”揭晓后遭减持
在规模不小的上海国资板块中,大多数公司流通股股东榜单的变化并不明显,有机构抱团退出的同时,也有机构集体杀入,例如光明乳业(600597)、上港集团(600018)、上海汽车,包括最新停牌的百联股份(600827)等大企业。相比之下,包括上海梅林(600073)、海博股份、中华企业(600675)等在内的部分上海国资公司因停牌筹划过改革动作,如股权激励、资产重组、定向增发等,其二季度股东榜单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改革动作的“落定”,机构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减持。
以海博股份为例,公司3月22日起停牌,6月12日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许是其注入房地产资产的方案未能贴合市场热点,公司复牌后一度股价大跌,至6月30日,复牌后13个交易日其股价跌去22.6%。公司8月28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期末,合计有社保一一七组合等3家机构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榜中,合计持股1235万股。而在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包括了华夏平稳增长等5家机构,合计持股约2186万股,且均为一季度新进。显然,上述机构是在海博股份停牌前买入“押宝”其重组,而在方案发布后又集团进行了减持,持股量下降超过40%。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上海梅林、中华企业身上。上海梅林一季度末有包括华泰柏瑞盛世中国等在内的7家机构合计持股6990万股,至6月末其持股量已下降为3708万股。而且,6月末的机构持股名单中,除了东海证券的东风3、5、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只有2家公募基金和1家险资。而中华企业6月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榜中,只有2家机构合计持有约935万股,较一季度末的5家基金持股1642万股下滑43%。
个别公司被机构“集中”持股
之前的“改革大热门”遭到机构的集体减持,既有“见光死”的市场惯例使然,也不乏改革力度不及预期的失望。相比之下,个别公司在二季度受到机构集体“关注”,颇值得重视。
同样在二季度推出重组方案的飞乐音响就是一个特例。4月4日,仪电系旗下的飞乐音响停牌;5月21日,公司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申安集团100%股权,同时进行配套募资,其中大股东仪电电子(600602)集团及公司管理层持股公司将参与认购股份。通过此次重组,飞乐音响将实现照明产业整合。
方案发布后,飞乐音响最初也难逃股价下跌的命运,至6月10日共跌去10%。不过,此后公司股价出现了明显拉升,至6月底已上涨20%。期末,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中,出现了社保一一八组合、华宝兴业行业精选等5家机构,合计持股2605万股,较一季度末仅有一只指数基金持有199万股大幅上升。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上海物贸(600822)身上。一季度末,仅有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和中融增强21号两只基金出现在其股东榜上,合计持股不到192万股,但在半年报中,已有4只基金光顾流通股东榜单,合计持股492万股,增长比例较大。但是,从基本面看,相比其他公司的动作,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物贸却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家。基于之前机构对于整合标的的捕捉能力,这种“选股”动态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