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基金重仓股调整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常规的行业配置调整,令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今年一季度遭遇公募基金大量减持的股票,竟然是那些多年来被基金视为成长股代表的“白马”品种。在分享了上市公司多年的增长,并取得了较大的超额收益之后,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大批离场斩杀“白马股”。然而,基金这种喜新厌旧的调仓背后,有其重要的投资逻辑。
今年一季报遭遇基金减持幅度居前的股票,竟然几乎都是近几年备受机构追捧、市场人气极高的“白马股”。根据429只偏股型基金的一季报数据统计,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基金减持前五十股票中,格力电器(000651)、大华股份(002236)、云南白药(000538)、歌尔声学(002241)、海康威视(002415)、碧水源(300070)、上海家化(600315)等股票减持市值幅度都居于前列。其中,曾经被基金增持的主力品种格力电器成为了今年一季度的基金第一大“减持股”,去年4季末有64只基金合计持股2.75亿股,占流通股比例9.22%;而今年一季度仅剩36只基金持股1.39亿股,占流通比例4.66%。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基金“斩杀”多年来伴随自己穿越牛熊的白马股呢?
以一季度被基金抛弃最多的格力电器为例,该公司一季度业绩快报显示,2014年一季度格力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3亿元-22.70亿元,同比增长50%-70%。且业绩大幅增长的主因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产品销售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变频空调占比提高等。从业绩预计增长幅度来看,格力电器似乎符合优质成长股的业绩增幅标准,且业绩增长也是真实因素支撑,理应被市场所看好。但具备业绩分析与调研优势的公募基金却多数选择了撤离,这与基金经理对白马股的审美标准发生变化有着较大的关系。
经过近几年股价数倍的上涨,不少白马股的市值达到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规模。而市值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始终是投资成长股的“心病”:市值太大的公司,意味着要保持高速增长,需要更多的营收与利润推动。而行业市场倘若没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即使企业有着良好的竞争优势,也很难激发基金经理的“想象力”。对于一些已经成长为传统行业龙头的“白马股”,属于他们高速增长的时代似乎已渐渐远去。一些处于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公司,具备“白马股”还是“小马驹”时的特质,市值近数十亿规模,而行业却有千亿级别的发展空间,这类成长股更有希望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获得成长,成为未来的“Tenbagger”(能涨十倍的股票).
反观一季度基金增持最多的股票——东华软件(002065),2013年以来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160%,从一家市值不足百亿的公司迅速成长为目前逾200亿元市值的规模。与一些善于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交流后发现,这种处于100亿元市值左右、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企业,具备优质成长股的特质。对于看上市公司的市值,用简单的数字分析就是,一家企业从100亿元市值到1000亿元市值是有可能实现的,这其中便蕴含着10倍的收益空间;而一家企业从一千亿的市值再成长为10000亿市值的公司,虽然也有10倍的空间,但要成长为这样的超级企业却非常困难。
不过,“白马股”成长到一定市值空间,并不意味着已经丧失了好的投资机会。近期就有基金经理开始持续买入“白马股”,其原因就是白马股估值已经调整到合理的阶段。对于那些不追求个股暴利且掌握着大资金的基金经理而言,具备安全边际与真实业绩增长的“白马股”始终是相对稀缺的投资品种。一旦“白马股”股价调整到位,便有主流资金介入,使得白马股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股价区间。不追求市值翻倍,但在短期波动中却能够把握到较为可观的收益机会。比如曾经基金最爱的重仓股贵州茅台(600519),在去年持续遭遇基金抛弃之后,一季度又有基金大幅增持,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股价的反弹幅度也超过了35%。毕竟在A股市场之中,业绩能够多年保持真实且持续增长的“白马股”为数不多,基金投资还需“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