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在A股市场上,医药股的黑天鹅事件总是不断,每一次黑天鹅降临之后,重仓这些医药股的基金总是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质疑。近期,信邦制药撤回新药申请,股价大跌,基金又被指“踩中地雷”,浮亏多少的报道次第而来。
对于任何一家医药
企业,新药研发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不确定性很大。很多新药都是经过多少次研发失败后才成功的,即便美国辉瑞等全球顶尖的制药类公司,很多新药的研发都是历经多次失败后才成功的。不仅医药界如此,其他行业的研究也是如此,只要是开创性的研发,就必然存在失败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性还很大。仅仅从科研的规律和历史经验来看,医药公司的新药研发失败,或者撤回新药申请,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如果基金经理投资某一只医药股的逻辑,是看好这家医药类公司的产品前景、团队实力、行业地位、研发能力,对于公司新药研发失败或者撤回申请这种事情,就不应该受到过多的质疑和指责。当然,基金投资的前提是必须对这家医药公司的新药研发实力进行认真调研、包括新药研发成功的可行性分析,但以基金经理的知识结构来说,再高明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对医药企业的那么多新药了如指掌,就是医药企业自身,对新药研发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能拍胸脯说板上钉钉。
有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自己投资医药股的逻辑,包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改、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的增加、具体药企的核心竞争力等,至于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已超出基金经理的能力范畴。当然,如果有基金重仓去赌一家药企新药研发的成功,这样的投资就值得批判了。
既然新药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相关上市公司就应该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防止部分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获益,中小散户投资者受损。如果有哪家上市公司在新药研发上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的嫌疑,重仓的基金应该利用手中的话语权,督促上市公司整改,按照法律程序赔偿股民的损失。
总之,对于基金投资医药股,撇开道德问题和利益输送,我们应该多一份宽容。
作者:付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