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股询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日监管部门向部分近期报价较高基金公司发函,要求对报价作出合理解释,询问为何报出高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虽然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股询价申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根据近期一只新股发布的网下摇号中签及配售结果公告,有63家机构参与了网下询价,其中最高报价每股55元,最低报价18元,最终以45元发行上市,市盈率82.46倍,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仅34.91倍。
记者从一家基金公司处获得证实,确实收到监管层的询问函。不过,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确实看好该股投资价值,并且该股上市后也得到一定认可,股价目前尚在最高询价上方。而另外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则表示,“这个问题实在太敏感。”他表示,目前首次公开募股(IPO)询价的话题正处于风口浪尖,对发函事件避而不谈。
记者从一家基金公司获悉,近日在一次有基金公司高管参加的会议上,监管部门对近期新股询价中报价较高的基金公司一一点名,可见关注度之高。
“就管理层而言,如此关注新股询价过程非常罕见。”一位基金公司投研部门负责人认为,近期监管层对IPO高度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如新股预披露时间、IPO申报企业名单等。“这些都是针对行业整体,并非特指某家基金公司。”
但必须指出的是,近期这只新股能以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市盈率发行,基金公司的确是幕后推手。据统计,在1380万股达到或超过45元定价的申购量中,只有60万股不是被基金申购的,其他1320万股都是被基金申购的,占比高达95.65%。而超过50元的报价全部来自基金,对应申购量达到了960万股,是该新股300万股发行量的3倍以上。
对于近期新股询价暴露出来的问题,基金行业内部也是反应不一。有基金公司认为,监管层发函是在对所有询价机构敲警钟,没有理由的高报价将被追究责任。但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即使在同一家基金公司内,基金经理也会由于风险偏好和市场看法不同,对同一只新股产生不同报价,如果基金经理势在必得,为提高中签率会报出高价。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