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2011年没有掏一分钱来购买自己的基金,反而是不断地赎回此前自购的基金。统计显示,2011年华夏基金共五次赎回了四只自购基金,赎回总额高达3.95亿元。这也是继2010年华夏基金开启三年来首次大规模赎回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赎回。
从以往的操作来看,华夏基金对于市场的嗅觉极为敏锐,自购方面基本上还是以赚钱为主。
去年赎回自购盈利近9000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6月9日华夏基金共赎回了4只基金,分别为华夏红利、华夏优势、华夏全球和华夏希望,赎回金额分别达到146.65万元、6896.18万元、235.45万元和1.3亿元,累计赎回2.03亿元。8月22日,华夏基金还赎回了华夏希望债券A 12884.68万元。这也将2011年的赎回总额推至3.95亿元。
华夏红利、华夏全球精选、华夏优势增长均是华夏基金2007年运用自有资金进行申购,持有近四年的时间里,除了华夏全球精选亏损9.30%,其余两只基金则分别盈利33.33%、27.46%。
2009年12月25日,华夏基金再次自购了华夏优势增长5000万元,持有到去年6月9日日,该笔投资也盈利了12.57%。总的来说,在上述自购的三只基金上,华夏基金盈利还是超过了7000万元。
而华夏希望债券A则是华夏基金于2008年2月和2010年1月,分两次运用公司自有资金10001.70万元、15000万元进行申购。2011年,华夏基金也分两次赎回了上述申购。在该笔基金的自购上,华夏基金也赚了1872万元。
也就是说,去年华夏基金赎回的自购基金还是给华夏基金带来了近9000万元的盈利。
2010年以来两次大规模赎回 事实上,这也是华夏基金2008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赎回,上一次的大规模赎回是发生在2010年。2010年8月12日,华夏基金公告将赎回自购的4只基金,这是华夏基金3年来首次赎回自购基金。赎回4只基金包括华夏成长混合(前端)3486.4万份,华夏债券(C类) 1.942亿份,华夏回报混合(前端)1437.48万份,华夏沪深300指数8219万份。赎回份额总计3.256亿份,其中包括混合型、债券型和一只指数型基金。
对于华夏回报混合、华夏债券(C类)的自购上,华夏基金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华夏成长混合(前端) 是华夏基金于2009年8月26日开始的3个月内申购的,目前盈亏应该基本持平。不过在华夏沪深300上,华夏基金则是做了亏损“买卖”。据公告显示,该公司2009年7月7曾认购了2999.9万份华夏沪深300指基,2009年12月25日再度申购该指基5000万元,即接近5219万份。
过往操作踏准节奏 基金公司自购基金一向被视为市场风向标之一,大笔自购股票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后市的看好;相反,大规模赎回自购基金的话,则表示基金对后市较为谨慎。
从以往的操作来看,华夏基金对于市场的嗅觉极为敏锐。2009年初,股指反弹确立前,华夏基金旗下5只基金集体打开申购。之后市场走出一轮超预期“小牛市”。2009年8月,市场大幅调整,当市场集体悲观之际,华夏基金在8月底股指调整接近尾声时,大手笔自购,之后市场再度走出一轮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
2010年8月份的赎回,放长线来看,也是逃避了后期的大跌。2010年8月12日,上证指数在2600点附近,11月上涨到了3100点,之后一直在2700点至3000点之间震荡。但2011年4月中旬以后,上证指数便开始一路下挫,跌至目前的2300点左右。由此来看,去年6月9日的赎回,也是明智之举。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这种看好很有可能只是对大盘中线走势的乐观,并不一定代表其对底部的确认,反之赎回亦然。今年年初,华夏基金的核心人物王亚伟曾表示,从长期来看,对2012年市场的走势不太悲观。王亚伟解释说,经过2011年的下跌,一些股票已具有了投资价值。而创业板指数屡创新低,虽然创业板的估值回归过程还没有结束,但在这个过程中会陆续出现被错杀的股票。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太悲观,反而应该在别人恐惧时,发掘低价好股票,寻找长期建仓机会。
作者:凌薇 (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