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A股一路高歌猛进。截至2月8日市场放量大涨,沪指年内累计涨幅已经高达6.73%。受此影响,指数型基金再次领涨市场,年内平均涨幅达6.35%。
发展缓慢扩容不利 行业认同度遭质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各类基金疯狂扩容的背景下,增强指数型基金却发展缓慢。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内,主动管理型股基扩容64只,债基扩容72只,QDII扩容24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扩容46只,而增强指数型基金仅仅增加了6只;并且,截至今年2月8日,市场已经成立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总数也仅有20只。同时,Wind数据统计显示,去年发行的6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为4.76亿元,而46只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为7.21亿元。
从发行数量和发行份额两方面都可以看出,增强指数型基金的行业认同度正在遭受质疑。
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指数基金的优点之一就是复制指数,操作透明;如果要做增强指数,追求的是超越指数收益。前者追求的是被动投资的收益,后者追求的是主动投资的收益,二者本身就是矛盾的。而且要做好这类产品,对于人才的要求又很高。所以这样算下来,发行被动指数产品对公司更有利。”
富国基金相关人士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制约增强指数型基金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单靠基金经理主动进行个股选择和行业配置,增强指数型基金很难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未来增强指数型基金出现行业整体性的大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有人才和技术储备的公司,将面临比较好的历史性机会。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有效性越来越高,如果缺乏核心技术和有效策略,获取超额收益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也会越来越明显,有品牌、有历史业绩的公司其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投资者而言,增强指数型基金或许已经进入一个分化时代。”
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增强型指基在经过基金经理的“增强”处理后,不仅没有广泛取得优于指数的超额收益,反而普遍落后于同类被动指数型基金,甚至大规模跑输比较基准。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16只可比增强指数型基金(已去除建仓期基金)中,多达10只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占比超过6成。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指出:“目前来看,增强指数型基金只是具有理论上的优势,所谓战胜指数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表达。”
增强效果分化显著 富国占优融通落寞 增强指基所追求的是超越标的指数的回报,即熊市比指数跌得少,牛市比指数涨得多。因此,本报选取2010年下半年(沪指上涨17%,体现牛市特征)、2011年下半年(沪指下跌20%,体现熊市特征)以及今年以来截至2月8日(沪指上升6.73%,呈上行走势)三个时间段,通过增强指基区间净值相对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得失,来探讨不同基金“增强”效果的差异。
数据显示,在上述三个时间段里,区间净值收益率全部超越比较基准的增强指基有2只,分别是富国沪深300和华安MSCI中国A股;综合三个阶段数据,富国沪深300的增强效果更为突出。同时,表现相对欠佳的基金是融通巨潮100,该基金在上述三个时间段的净值收益率均落后于比较基准。
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下半年市场出现结构性牛市,富国沪深300净值增长超越比较基准1.11%;2011年下半年,A股泥沙俱下,股债双熊,该基金净值增长超越比较基准1.19%,今年以来大盘震荡上行,该基金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1.15%,可谓牛熊之中皆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据了解,富国沪深300的增强策略主要在于量化增强。该基金主要采用多因子alpha模型进行管理,并不强调对沪深300权重股的完全复制,而是将权重股全部纳入alpha模型进行选股;目前,该基金主要通过100多只股票的资产组合,实现对沪深300指数的增强。对于量化增强的优势,富国沪深300基金经理李笑薇介绍:“对于定量投资来说,并不一定在市场趋势性行情形成之后,才能做出超额收益来;相反,只要市场有适度的波动,模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就可以做到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
与富国沪深300相比,成立已经将近7年的融通巨潮100的增强效果却难言乐观。与量化增强的策略不同,融通巨潮100采用的是主动增强的策略(绝大部分仓位被动跟踪指数,小部分仓位由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根据契约,该基金增强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行业基本面信息的深入挖掘及行业景气周期的综合判断,公司基本面的挖掘及绝对、相对估值研究,股票流动性分析等。这就意味着,融通巨潮100主动增强的部分和主动管理型基金相同,业绩涨跌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择时、选股能力。显然,在上述统计区间里,融通巨潮100的增强表现相对欠佳。
上海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分析师评价:“通常,评价指数基金优劣主要的指标是跟踪误差,因此对指数基金经理的要求更看重量化投资能力;股基的投资管理则侧重择时、选股,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直接决定投资的成败。采用主动增强方式的指数基金相当于把一只基金拆分成一部分被动指数型基金,一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而由同一个基金经理掌舵,其实在设计理念上是存在一些矛盾的。不过,反过来看,给增强指基配备单独的投研团队也不是一件十分现实的事情。”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