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龙年首个交易日未能上演“龙抬头”,沪市大盘失守2300点,被认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一句“养老金暂无入市计划”的发言有关。然而,从1月31日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养老金入市年内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办法最快将在一季度发布。
其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不等于养老金入市成为一个“乌龙利好”。养老金入市属于“两厢情愿”,相关方面积极推进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分散在各省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于90%存银行,其中不乏活期存款,仅一成左右投资国债,10年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如此低的投资收益率,难以跑赢2001年至2010年2.14%的平均通胀率,近年更被高通胀严重“吞噬”。相比之下,已经入市投资的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其中,投资股票贡献率大约占50%左右,是全国社保基金长期回报跑赢CPI的关键。假如拓宽投资渠道,允许一定比例进入股市投资,对已经出现缺口的养老金而言,是增值壮大的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入市,对促进A股市场稳定发展是政策利好。有市场人士测算,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积结余已达2.86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2万亿元。如果养老金获准入市,最高入市资金规模可达约5800亿元。单看这个入市规模,足以让当前疲软不堪的A股市场“望梅止渴”。
再说投资时机,当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跌至近10年来的低位,尤其蓝筹股具有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特点,养老金入市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过,遇上相对较低的指数位置,不意味着养老金大举入市并能够拯救散户走出熊市“泥潭”。养老金入市的是与非,仍存在很多议论。最大担忧来自指望养老金“养命”的普通百姓,A股指数过去10年“零涨幅”,连银行存款利率都没能跑赢,允许养老金入市投资靠不靠谱?虽说全国社保基金9.17%的年均投资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养老金入市投资的风险担忧不会由此彻底消除。另一个担忧在于,A股市场的重新定位问题没解决,依然具有明显为融资者服务的“圈钱”市特征,养老金入市会不会出于为扩容“保驾护航”的目的?
可见,即便消除政策与制度障碍,养老金入市仍将在疑虑与担忧声中起步。养老金“出征”,但求取胜而不是大胜。这也是其他长期资金的投资策略,把投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加入“敢死队”行列,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春节前,一则“南方某省已经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的消息,刺激1月17日的上证指数暴涨4.18%,创出近两年最大单日涨幅。实际上,养老金入市的利好更主要表现为信心激励,有助于巩固2132点的政策底,而不是指望其在股市反弹中“打先锋”。倘若市场前景不明,基本面风险犹存,入市投资的养老金肯定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可以相互依存发展。值得提醒的是,不可滥用养老金入市的利好效应,以为由此可解决困扰A股市场的问题。还是那句老话,A股市场缺的是信心,而不是缺资金。如果市场定位问题不解决,抽血式融资依然如“洪水猛兽”,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入市的资金量也没用。养老金入市也不是没有变成“双刃剑”的可能,以往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先知先觉”撤离,都曾经终结过牛市上涨。显然,改变A股指数10年“零涨幅”的困局,养老金入市不会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