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创业板即将满三周年,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将进入全流通时代。面对即将到来的解禁洪峰,创业板却一改双节之前的颓势,近日来连续跑赢大盘.面对即将解禁的创业板,公募私募表现各异。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目前整体估值仍然偏高,“黄金”少“地雷”多,建议个
人投资者谨慎参与。
解禁洪峰挡不住做多热情
10月份解禁市值重上千亿元,较9月环比增近五成,其中市场最为担心的是10月底首批创业板“大非”当月解禁规模预计逾500亿元,环比增加15倍。虽然已有不少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宣布了延长限售期的承诺,但市场一度并不买账,创业板在节前更是成为暴跌的重灾区,也拖累大盘失守2000点。
市场担心的是,短暂的“延售”面具之后是高管与大股东们套现的热情。数据显示,截至到9月26日,创业板企业高管累计减持2.8亿股,累计金额高达58.52亿元;累计增持1844万股,累计金额仅有2.08亿元。
“现在谈价值投资和估值都为时过早,等创业板大小非抛售结束、一地鸡毛时才能出手”,世通资产总裁常士杉忧虑创业板的解禁潮。
但节后创业板的表现却一改颓势,不仅创业板率先翻红,更是数度领涨大盘,成为资金主攻方向。周一,创业板迎来“开门红”,创业板综合指数在几大指数中“一枝独秀”,盘终小幅收涨,表现优于大盘。周二市场普涨,创业板乘胜追击,继续领涨,涨幅3.25%,而且成交量明显增加,资金进场迹象明显。
而昨日创业板的强势依然在延续。昨日收盘,沪综指报收2119.94点,上涨4.71点,涨幅0.22%,而创业板指收报721.85点,涨9.15点,涨幅1.28%。
解禁洪峰越来越近,而创业板却走势“变脸”,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公募提前加仓抢买点
率先出手的,是公募基金。
随着市场持续调整,部分习惯“左侧交易”的基金开始抢先下手抄底。基金在节前最后两周内主要集中连续加仓了超跌的券商、保险两大非银行金融板块。而创业板的大幅调整,也吸引了公募的眼光。
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正在酝酿加仓创业板,认为股市的结构性行情仍将引领一些个股再创新高。而创业板的解禁压力有可能为机构提供一次廉价买入的机会,而一些好买点也即将出现。在经济基本面较弱的背景下,市场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中在那些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具有创新发展的行业,而创业板的一些企业正是具备了这种特性。
大摩华鑫基金表示,虽然10月份创业板迎来的解禁高峰对市场会形成一定负面效应,解禁压力使部分创业板个股承压,一些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个股可能会出现较好的加仓时机。
“创业板300多家公司,鱼龙混杂,一些估值过高质量不佳的小型股有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成长股,解禁正是提供了一次低成本布局这些成长股的机会”,有基金经理表示。
10月8日,次新股东华测试收盘价创下新低,但从盘后的成交回报来看,买入前五的席位中出现了两家机构。当日,蒙草抗旱买入席位第一位的也同样来自机构。
私募回避忧风险
与公募积极加仓相反,不少私募就表示,目前创业板估值仍然偏高,但优质企业少,风险较大,投资需更谨慎。
对于创业板的态度也反映在私募基金对创业板的投资策略上,短期回避成为大多私募的共同选择。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仅有4.76%私募表示会继续持有创业板股票,而高达66.67%私募表示短期回避创业板,另外还有28.57%私募表示本身并不关注创业板。
乾阳投资董事长何辉认为高管减持创业板的原因,一是整体经营环境恶化,二是信心不足。“如果最了解经营状况的高管都没信心做下去了,那么投资者何来信心,因此投资者最恐惧的就是高管减持。”
深圳铭远投资公司总经理陆炜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创业板整体估值下移是大趋势。创业板本身定位积极,但推出三年来,由于过度包装、业绩变脸,主要在进行资本套现。总体而言,创业板中的优质企业极少,大部分质量不佳,鱼龙混杂,难以分辨鉴别。
“可以说目前创业板一半以上都不具备投资价值,不建议中小投资者现在加入,风险比较大。可以重点考虑白马股。”陆炜认为。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