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能源、消费成为主题基金挂羊头卖狗肉的常用招牌
本报记者宋双
有主题之名、无主题之实,这似乎已成为主题基金的通病。过分放宽投资范围,模糊主题定义,随心所欲的操作或许令基金经理很爽。但在2011年,4只主题基金,银华内需、融通内需、中海能源、申万
消费却令投资者很不爽,它们动辄大跌30%甚至40%,在市场上垫底的业绩使混乱的主题投资饱受诟病。
银华内需-41.78%:内需主题却忽视大消费 银华内需以41.78%的跌幅,位列2011年股票型基金之首。事实上,如此惊人的跌幅同样也超过了偏股型、配置型甚至指数型基金,堪称2011年第一“熊基”。
回顾银华内需的2011年,区间收益排名多次垫底,为其年终排名倒数第一打下基础。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银华内需收益为-8.88%,在237只股票型基金中列第225位;二季度亏损12.64%,排名倒数第一。于是,银华内需顺理成章的摘得2011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倒数第一,整体亏损20.4%。进入下半年,三季度银华内需稍有起色,但排名仍在200位之后,单季亏损14.7%,前三季度整体收益仍然倒数第一,跌幅已超过三成,达到32.1%。四季度银华内需再跌14.25%,全年跌幅达到41.78%,毫无悬念的摘得2011年股票型基金倒数第一。
银华内需由基金天华于2009年7月“封转开”而来。其招募说明书显示,银华内需主投内需驱动行业,但其所细分的内需增长、内需服务、内需拉动三类投资标的中,几乎涵盖市场上所有行业,内需概念被无限放大,与普通投资者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内需投资并不相符。或许是由于投资能力的欠缺,即便投资范围放宽,今年银华内需倒数第一的投资效果显然令投资者难以理解。
坚持新兴产业、周期性行业,转而忽视本应重视的传统内需的大消费行业,令银华内需损失惨重。2011年一季度,银华内需主攻新兴产业,却遭遇大盘股复苏,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称“一季度,对本基金而言,也是一个很难捱的季度;坚持高举新兴产业大旗,很多时候,也会令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正是由于对新兴产业的坚守,令银华内需感到“二季度一路走来,满目疮痍,体会着比2008年更加痛苦的经历”。直到三季度,基金经理不得不承认“今年对消费类资产不够重视,事实上消费类在过去六个月中走了一波牛市,而我们对此认识的太晚了”。
截止三季度末,银华内需持有的前三大行业是机械设备21.57%、信息技术17.55%、社会服务业12.78%。其十大重仓股四季度仅一只微涨,其余跌幅均超过10%,
海南橡胶跌37.39%,拖累基金净值大跌。
也许是银华基金公司意识到2011年业绩太差,银华内需于2011年12月2日增聘基金经理,但仍无力回天,未能将其从倒数第一的位置救起。目前银华内需由徐子涵、齐海滔共同管理。
融通内需-40.2%:“内需”竟高配周期性行业 融通内需是2011年另一只跌幅超过40%的股票型基金,碰巧的是,融通内需也是定位于“内需”,与银华内需组成“难兄难弟”。
2011年,融通内需净值下跌40.2%,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而回顾融通内需的2011年,与银华内需不同的是,其垫底的灾难始于下半年。一季度,融通内需收益为-3.77%,在市场上排名第138位。二季度,融通内需收益为-4.77%,排名高达第66位。因此上半年,融通内需收益为-7.89%,排名第119位。
进入下半年,三季度融通内需大跌9.32%,排名瞬间掉至当季倒数第一,前三季度亏损迅速放大至27.14%,整体排名滑至倒数第9。四季度,融通内需继续大跌17.92%,当季跌幅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全年业绩亏损达到40.2%,最终年度排名倒数第二。
融通内需定义的内需驱动型公司是指由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所驱动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收入中来自国内部分超过80%。如此定义同样模糊不清,内需主题并未得到体现,完全不是一般普通投资者所认为的“内需”行业。
脱离内需的束缚之后,融通内需投资可以随心所欲。其在上半年的操作中,“降低了机械、医药、电子等行业的配置比例,继续增加了水泥、家电、煤炭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同时提高了持股集中度,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而好景不长,三季度建材、机械、家电等行业跌幅居前,对其净值造成极大拖累。显然,建材、机械明显属于强周期性行业。
2011年三季度末,融通内需持有金属非金属行业比例高达41.63%,采掘业27.16%,金融保险业12.17%。前十大重仓股中4只四季度跌幅超过30%,
西山煤电跌31.82%。
中海能源-37.38%:所有A股被“能源”一分为二 中海能源2011年大跌37.38%,在偏股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中海能源2011年整体表现不断下滑,上半年尚位于中游,下半年则跌至谷底。
一季度,中海能源跌3.03%,在80只基金中排名第41位;二季度,大跌8.23%,当季排名倒数第7位。不过凭借一季度的表现,上半年中海能源整体排名尚处于第54位。进入下半年,三季度中海能源遭遇大跌,当季下跌16.15%,排名倒数第6位。四季度,中海能源更是一跌不可收拾,当季大跌17.43%,排名倒数第一。因此,下半年的糟糕表现最终将中海能源完全拖垮,年度排名跌至倒数第二,亏损高达37.38%。
中海能源属于市场上较早成立的主题型基金,投资目标为:在世界能源短缺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节约型转变的背景下,以能源为投资主题,重点关注具备能源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但招募说明书中,其所定义的能源企业却令人啼笑皆非。中海能源根据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行业四级分类标准,将A股所有行业划分为能源供给型行业和能源消耗型行业。这样一来,A股市场上的所有上市公司便被中海能源以能源之名一分为二。
于是,中海能源资产配置毫无主题障碍,甚至为其提供避险的可能,但我们看到的最终业绩显示,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2011年三季报显示,中海能源重点增加了商业零售、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采掘等行业的配置比重。三季度末,中海能源所持有的第一大行业为批发零售23.92%,第二大为采掘业13.88%,持有食品饮料11.26%。而对于传统的能源行业如石油化工,持有占比仅1.03%。前十大重仓股中,四季度
中材国际跌22.98%,4只个股跌幅超过20%。重仓股四季度大跌,使得中海能源难以翻身。
申万消费-30.53%:包揽消费与非消费范畴 申万消费在2011年11只消费类主题行业基金中跌幅第一,达到30.53%。大消费类行业在2011年具有一定抗跌能力,但申万消费却未能把握。
2011年一季度,申万消费收益为-4.29%,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50位。二季度,申万消费亏损6.1%,当季排名第130位。上半年,申万消费情况尚好,在237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49位,收益为-9.45%。进入下半年,申万消费业绩开始滑坡。三季度,申万消费亏损13.59%,排名跌至200位之后;前三季度收益为-21.75%,排名掉至第184位。四季度,申万消费跌11.21%,排名第197位。
申万消费尽管表面上以消费为主题,投资目标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受益的消费范畴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但其对于消费范畴的行业界定令人耳目一新。招募说明书中,申万消费将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中的81个子行业,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消费范畴行业,包括消费品与间接消费行业;另一类为非消费范畴行业,包括除消费品与间接消费行业外的所有行业。对于这样的划分,申万消费解释为“为了保证本基金投资标的的数量及为投资者把握更多的投资机会,本基金把狭义的消费范畴扩展成泛消费范畴。”
于是,在市场上畅通无阻的申万消费的2011年投资可谓五花八门。2011年三季度末,申万消费第一大持有行业为石油化工,占比19.27%;机械设备为第二大持有行业,占比16.51%;第三大持有行业为食品饮料,持有比例为12.72%。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坦承,“本期基金操作存在两个欠缺的方面:对政策放松寄予过多预期,预期落空后的组合调整力度不够;利用部分仓位进行波段操作,使得股票仓位过高”。而其二季度持有前三大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21.63%,金属非金属21.37%,石油化工14.03%。不管我们怎么看,前三大重点行业中也找不到投资者熟悉的消费行业。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