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腾晓萌
关于基金打新这件事。周初,我曾接到一个电话询问:为何理财周报提到暂停打新的华宝兴业基金受到了监管层的压力?
据相关的记者说,该说法源于华宝兴业基金自身。他们说,毕竟新公司都是证监会批准上市的。基金公司公开表示不认账,终是忐忑。
自2010年起,打新和创业板就成为基金行业内外争论不休的问题。数家大公司的高层都曾经明确提出,高价发行将利润都留在了一级市场,导致整体二级市场投资者受损。
但是如你所知,2010年初,公募基金高价打新、群起短炒创业板,正是自这几家公司始。
那一年,一位业绩很好的大公司基金经理对我说,公募基金为何不能做趋势投资?如果打新可以赚钱,那当然要去打新。那一年,他所在的公司从打新中获利不菲。在后来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公开谴责的三大高价股中,这家公司带头参与了其中两只。
接下来就是惨淡的2011,公募基金打新整体亏损。春天,人们就开始预计会出现发行失败的公司。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认真的说,我最近接到帮忙报价的电话特别多,新公司很危险。
年底,争论终于上升到官方层面。上交所问:基金公司为何可以接受150倍市盈率?
深交所内部报告则说,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
而基金部主任王林说,基金并没有帮忙报价。
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唯一一位高调对此表达意见的基金经理嘉实的邵健是这么说的:因为分析师调研时间和研究时间都不够,所以新股大面积破发最大责任应是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误导性陈述。
可能你也会注意到,他所针对的是新股破发,而非高价发行。事实上,嘉实仍是近期新股报价最活跃的基金公司之一。
你看,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困境所在。当基金经理们仍然普遍将新股发行作为一个投资技术问题、纠结于研报是否真实以及破发率多高时,外界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基金公司和分析师都无能力充分研究上市公司,那为何还要投资?
我曾经打电话给一位基金经理,我说,你何苦要去参与这只明显会破发的新股?他说,这点钱,放在我的基金里,根本影响不到净值。
我以为,这才是外界与基金经理们对于打新看法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对于所有基金而言,报高价几乎是零成本;对于大部分股票基金而言,一两次打新成功与否,根本不是决定业绩的关键。
如果这是帮忙,那就是利益输送;如果这是搏杀,那可能是投资失察。但在大部分基金公司研究员不到20位、一场路演根本无法透彻研究新股时,是否意味着他们都不应该参与询价?
如你所知,如果我们总是在打新获利时认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打新失败时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那么,打新就永远是一个问题。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