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上周二沪深两市连续放量上攻,带动大宗交易成交规模温和放大,但二级市场的个股普涨并未刺激大宗交易成交价格的回升,上周大宗交易整体加权平均折价率继续攀升,达9%,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位水平。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上周两市大宗交易平台43只个股合计成交
近2亿股,成交总额18.5亿元,较上周的1.59亿股和9.65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5.8%、91.7%。不过,成交价格继续走低,上周大宗交易的整体折价率高达9%,环比扩大12.5%。比较近一个月来大宗交易的整体成交价格可知,折价率从3%升至5%,再到8%,9%,呈逐周升高态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大宗交易成交价格的下滑或是受节假日影响,比如去年春节前的一月中下旬,大宗交易折价率亦维持在7%-9%之间。部分接盘私募基金提前休假,买方资金总体减少提升买方议价能力是导致大宗交易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上交所上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可为佐证之一。上周意向申报的买入资金大幅减少,尤其是在周五,仅一位买家提出购买意向,买方资金的活跃度明显萎缩。
板块方面,各行业折价率普遍高企,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的14%、餐饮旅游13%、食品饮料11%等非周期股。周期股如机械设备、化工和交通运输等板块依然是大小非减持的主要对象,交易价格依然偏低,折价率多在6.5%-8%之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机构席位在“潜水”一个月后再次现身大宗交易,分别买入卫星石化,且成交折价率明显低于整体水平。但短期看,上述两只个股的股价表现一般,并未受到机构资金介入的提振。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