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2年,新股市场遭遇严寒。一方面,朗玛信息因询价失败而中止IPO;另一方面,打新亏钱效应进一步蔓延。截至1月11日收盘,尽管A股市场强劲反弹,但加加食品、苏交科、利君股份、博彦科技4只新年上市的新股仍未能摆脱破发的命运。针对新股发行价格高企、上市后频频
破发的现状,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打新出现了两个极端的阵营。
嘉实基金成高发行价推手 截至1月11日,新年以来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只新股当中,就有4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破发率高达八成。其中,加加食品上市首日跌幅更是创出了自2001年以来的新股首日破发新纪录。
记者调查发现,嘉实系旗下社保基金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全部参与了上述5只新股的网下询价。除博彦科技以外,其余4只新股网下报价均高于最终确定的IPO价格。此外,嘉实系旗下另一社保基金组合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也参与了除利君股份以外的其余4只新股的网下询价。
加加食品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其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为47.058824%,认购倍数为2.125倍,最终按30元/股的价格向配售对象配售股数800万股。其中,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的网下报价均为30.3元,分别拟申购400万股和150万股。最终,上述两个社保组合各获配200万股和50万股。
对同天上市的利君股份,嘉实系基金给出的报价较其IPO发行价差距更大。利君股份网下配售结果表明,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给出的报价高达33.40元/股,较其25.00元/股的发行价相比,高报33.6%。与此同时,嘉实系旗下嘉实主题精选的网下报价也高达30元/股,较IPO发行价高报二成。最终,上述嘉实系两只基金分别获配150万股和50万股,其原计划分别申购300万股和50万股。
同样,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也双双参与了创业板新股苏交科的网下询价,其申报价为14元/股,分别拟申购1200万股和700万股。最终,其以13.30元/股的价格各获配240万股。
“事实上,没有硬性规定社保基金一定要打新,这取决于产品设计。”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即使设计上可以打新股,基金也不是一定要打新股,而是可打可不打。”
因此,嘉实系社保新年如此积极打新股,令人感觉非常蹊跷。而嘉实系旗下社保基金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均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打新专业户。
仅2011年一年,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网下获配的新股多达43只。不过,在二级市场上,在其获配的新股中,有多达33只新股均告破发,占比高达八成,部分新股上市后更是跌势惨重。截至2012年1月11日收盘,全国社保基金五零四组合网下获配的新股中,有10只新股二级市场跌幅超过三成以上。分别为
大智慧、
天瑞仪器、
星宇股份、林洋电子、
博威合金、
金力泰、
亚威股份、
三星电气、
华鼎锦纶、江河幕墙。
同样,嘉实系旗下社保基金组合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在2011年获配的新股也有28只。截至2012年1月11日收盘,其获配新股中,破发新股数量也达到了18只。
两家基金公司拒绝打新 然而,与一些基金公司不断推高新股报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些基金公司走向另一个极端拒绝打新。
1月11日,继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于2011年12月28日公开宣称将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之后,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成为第二家明确表示跟进的基金公司。当天,该公司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部门工作效率,将投研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对重点上市公司的研究,同时鉴于当前新股投资存在一定风险,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经过综合考虑,本着为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出发,暂停参与新股询价。该人士称:“何时恢复参与新股询价,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另外,不少基金在新股网下询价中,频频报出很低的价格。例如,汇冠股份最终发行价为17.2元,但中银稳健双利债券基金仅给予9元的价格;和晶科技最终发行价定为15.6元,但国联安信心增益债券基金仅给予7元的价格。“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在一定程度上与股票上市后的走势相关。如果预计后市不好,我们甚至会选择不参与,近期我们也谢绝了一些要上门来路演的IPO项目,毕竟谁也说不准三个月之后的行情。”一位参与网下配售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打新到了“最谨慎”时刻 从总体统计数据上看,基金经理现在参与询价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对近期发行的5只新股,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数量合计只有47家,平均不足10家。而在2011年四季度发行的新股中,平均每只都有20家基金公司参与询价;2011年三季度,每只新股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数量平均超过22家。可见数量已明显减少。
北京某银行系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表示:“现在应该是打新股最谨慎的时候了。对于少数有投资价值的新股,大家研究的力度会越来越深入。同时,对券商新股定价报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基金公司虽不会都公开宣布“暂停IPO询价”,但也将转为较少参与、更高要求的方式。
“现在破发的几率更高,会更谨慎地参与。”一位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他管理的基金申购了加加股份并获配,但其实参与的公司已极少。
业内人士观点 询价制度有缺陷 数名业内人士都认为,在目前新股发行价高企的大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宁可不参与,也不愿报低价降低新股发行价格水位,朗玛信息询价的失败让投资者深思。
“保荐机构因询价失败,将受到市场的惩罚。保荐费用折让是不用说了,还有业内的口碑也会直线下降。”上海一大型投行负责人说道,这是市场化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询价机构不参与询价,就显出了机构的不成熟,以及制度设计的缺失。”他说,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参与询价,无法体验低估值时对IPO公司基本面的判断准绳;到行情好的时候,再扛着“高估值”大旗出来打新。上述投行人士称,机构不愿参与询价的初衷,就是为了规避高价“中签”后要承担的破发损失风险。“如果将打新损益与询价机构报价高度关联,那么应该会对压低发行价产生作用。”
事实上,目前国内关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呼声很高,其中部分建议就针对机构投资者。今年1月9日,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要采取五项措施压制新股热。其中就有提出要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并可考虑开设一个面向普通投资者的新股询价窗口,作为参考比对定价结果。
监管层声音 基金报价比较理性 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基金报价比较理性
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12日表示,基金公司在新股询价过程中,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者,也没有帮忙报价。王林说,他专门跟踪了2011年沪深两市发行的250只新股情况,从基金公司在250个新股中的表现来看,基金公司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者。他还跟踪了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IPO网下询价报价少于30家机构的6只股票,发现在最后参与询价报价机构当中,有10个询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帮忙报价,存在抬高发行价的可能性,上述机构主要集中在证券类、保险类机构。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