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明星私募如今风光不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昔日明星私募如今风光不在

加入日期:2011-12-24 14:37:27

  “年初投进去的100万元,现在只剩70多万元。”看到阳光私募公司发来的业绩报告信息,投资者王小姐有点愤愤不平:“投之前说是明星私募专业投资,怎么亏得这么厉害?”

  业绩亏损、净值下滑、清盘,随着市场的萎靡不振,阳光私募行业今年的日子特别难熬。而比私募投资顾问更难熬的是投资者,他们既损失了真金白银,又打击了信心。分析人士指出,阳光私募的风险并不比其他投资产品更小,投资者不能因为某私募一段时间的光辉业绩而盲目投资,同时也不是所有的阳光私募产品都适合自己。

  专业之辩

  专业的投资者可能亏得更厉害,这是2011年阳光私募行业中活生生的事实。

  年初,王小姐首次尝试阳光私募,选择了一位2010年风光无限的私募大佬,购买了其100万元产品。在开始的宣传中,这位大佬给王小姐的印象是似乎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但现实却出奇的残酷,一年下来100万元的投资只剩下70多万元,亏损接近30%。

  “指数一年只跌了20%,怎么号称专业的私募基金跌得比指数还惨?”王小姐百思不得其解。

  由于2009年、2010年阳光私募行业飞速发展,不少高端投资者试水阳光私募,而在2011年其中很多投资者都品尝到了与王小姐一样的苦楚。根据好买基金网的数据,截至12月22日,在374只公布净值数据的阳光私募产品中,今年取得正收益的只有17只,超过90%的阳光私募产品在2011年出现亏损,其中122只产品净值下滑超过20%,占可比总数的三分之一;亏损最高的产品今年以来净值下滑超过56%,表现远远差于同期大盘。

  除了净值下滑,2011年有不少产品因跌破清盘线而强制清盘。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共有153只产品清盘,其中39只为强制清算,有一只产品从成立到清盘只运营了6个月,亏损却超过30%。

  在这些发生巨额亏损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有来自券商、公募基金的学院派高手,也有来自民间的草根英雄。但一年投资下来,“非常专业”的投资团队却交出非常不专业的答卷,甚至有投资者开玩笑称:阳光私募到底是专业投资还是专业亏钱?

  好买基金网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阳光私募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今年发生重大亏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市场整体走弱,虽然指数只下跌了20%左右,但非常多的个股被“腰斩”,拖累了阳光私募基金业绩;其次,有些基金经理的风格与市场不匹配,今年中小盘股票跌幅最深,导致很多看好新兴产业推崇“买入持有”型价值投资的私募基金经理遭遇大幅损失。另外,阳光私募公司在风险控制、策略选择上也存在不同问题,导致业绩大幅滑落。

  不过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整体表现来看,2011年阳光私募的表现依然强于大盘,截至12月22日,上述374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表现为-16.37%,好于同期上证指数-22.7%的表现。更有呈瑞1期、金中和西鼎、泽熙5期、景良能量等阳光私募产品今年收益分别高达30.40%、13.97%、12.5%和11.92%。

  投资之前看分明

  2011年,阳光私募行业遭遇重大失利,整体业绩下滑导致高端投资者对其心生疑虑。

  一位银行个人金融部人士告诉记者,到了2011年下半年,由于亏损巨大,长期没有赚钱效应,投资者对阳光私募信心大打折扣,他们索性不接销售阳光私募产品的活了。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在投资阳光私募产品前,应对其风险收益有深刻理解,才能判断是否适合。

  上海某大型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无论是横向和纵向比较,阳光私募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不能因为一时的业绩波动放弃投资。“横向就是在各类投资工具中,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水平更高、机制更灵活、专业能力强,也更能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11年阳光私募产品固然业绩不佳,但公募、券商等其他产品的业绩更差,从这个角度看,阳光私募产品的优势依然明显。”这位人士认为,除了在各类投资产品之间优势明显,从较长投资周期看,阳光私募能长期战胜市场,实现稳定收益。

  王先生投资的私募产品今年也出现了10%左右的亏损,但是他并不太担心。“我从2009年就开始投资,一直持有到现在,虽然业绩有波动,但两年来的复合收益不差,我很满意。”王先生认为,他的这款产品投资风格较为稳健,虽然不能去争投资冠亚军,但能保证稳定收益,跟他自己的投资需求很匹配。

  随着阳光私募行业发展,产品间的风格差异很大,适合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比如,有些私募基金经理交易能力很强,善于从市场的短期波动中捕捉投资机会,在震荡市中容易获取高收益,但同时波动风险也比较高;还有些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强但不善于选时,他们的产品也许在一两年内表现不佳,但长周期里却容易挑选出黑马,要求投资者能过滤短期波动并坚持长期投资;也有基金经理十分稳健,在锁定收益、控制风险方面有独到的建树,但却无法取得很高的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之前,投资者必须对产品的风格有所了解,判断与自己的需求是否契合。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之间要有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我们也要选择投资者,不是所有投资者都适合我们的产品。”言下之意,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陈光)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