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资深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一直在回避解禁量较大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主要原因是这些公司估值太高,解禁压力太大。
他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公司老板,每年净利润在4000万元左右,公司一上市市盈率就达50至60倍,这位朋友的身价已达亿元。过高的市盈率,导致公司高管无心做实业,甚至辞职套现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根据本报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14日,54家创业板公司高管进行了减持,减持金额在20亿元左右,比较引人关注的案例包括蓝色光标(300058)创始人高鹏的减持,还有马云减持华谊兄弟(300027)等。随着限售期的解除,PE减持也比较积极,以9月14日的股价统计计算,创业板未来一年要解禁的市值为889亿元。
对于创业板的高估值,博时基金资深基金经理深有感触:很多小公司质地平平,经营多年,营业收入也就几个亿的规模,行业地位并不突出,上市后,市值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如此高估值,难免诱惑大股东和管理层失去扎扎实实做实业的动力,转而通过多种手段去做市值,通过减持股票实现利益。过高的定价,不利于产业的进步和实体经济的增长,并威胁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除估值风险外,创业板公司也有退市风险。数据显示,虽然美国纳斯达克诞生出了微软、思科、甲骨文等一批好企业,但还是有创业板公司资不抵债,有的破产倒闭,有的弄虚作假,有的疯狂投机,美国纳斯达克退市的企业比现在挂牌的企业多,许多香港创业板企业已成仙股或退市。创业板的市场风险不可谓不大。10年之后,少数创业板公司可能实现10倍增长,但大多数公司可能业绩平平,个别公司甚至可能破产倒闭。投资创业板需要多一分小心与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