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的这几天,深圳某银行的客户经理小张就忙着劝客户赎回还没捂热的货币基金,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另有基金研究人士提出,应该在规模排名中剔除掉货币基金这种最容易冲规模的品种,从而减少基金年底冲规模的动力。
漫画/韩景丰
新年过后的这几天,深圳某银行的客户经理小张就忙着劝客户赎回还没捂热的货币基金,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显然,2009年底进行的那场借货币基金冲规模的大战正在慢慢退潮。
“退潮一般会延续到银行考核基层存款任务的一季度末。”基金市场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而当大潮退去之后,基金公司才会真正尝到数百万甚至近千万投入却没有实质回报的苦涩,这一次,他们成了“裸泳者”。
“千分之一”的诱惑
每当年底,基金就开始冲刺资产管理规模。自从有公司发明了拿货币基金当冲规模工具之后,这种比拼愈演愈烈,已成了没有赢家的竞争。
“有的公司搞了一个阶段就已经撑不住了。”一基金市场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部分基金主动退出这场规模大战。年前那段时间,这些基金公司给银行等渠道开出了千分之一的奖励,即销售1亿货币基金,奖励10万,但做到三十来亿的时候,他们主动停下了,觉得成本太高:如果银行渠道为其拉来200亿货币市场基金,他们将付出2000万的成本。
这可真是一笔赔本的买卖。要知道,货币基金申购赎回均不收费,基金管理费也只有0.33%,只有股票基金管理费的约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付出2000万之后,这200亿的货币基金将在新年第一个季度内全部流失。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基金年底为冲规模给予银行万分之六的奖励是通行的尺度。但是有基金为了争抢规模,不断提高价码,上述的千分之一应该是目前最高的奖励标准,相形之下,万分之六已失去了竞争力。深圳一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银行渠道握着数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就看谁家的价高就一次性打包给他们。”
根据分析,两类基金公司是年底冲刺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