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的事情一直在推进,但具体转让方式和转让对象还没到需要公告的时候。据业内人士分析,华夏股权的最有希望的潜在买家很可能是外资机构。
“一参一控”步步紧逼
中信证券公告称,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夏基金收到证监会基金部发函,证监会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暂停华夏基金新产品的申请。如果股权在2010年4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将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祸”起超比例持股。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能超过全部出资的49%。这也就是俗称的“一参一控”政策。资料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100%的股权,明显不符合监管要求。
去年8月,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招商证券(30.91,-0.31,-0.99%)忍痛拍卖博时基金24%的股权,成交金额26.28亿元,使持有博时基金的股份从73%降至49%,以符合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要求。
潜在买家或为外资机构
此前,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获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曾于2009年7月7日公告,将于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相关股权转让,使所持华夏基金股权结构符合有关监管法规的要求。
6个月已过,中信证券为何没有如期完成相关股权转让?或许,怪只能怪基金行业太挣钱了,怪只能怪华夏基金是“会下金蛋的鸡”。中信证券2009年半年报显示,基金管理费收入12.49亿元,占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达13.95%。即便是A股单边下跌的2008年,华夏基金的保有规模和基金销售量出现下降,但仍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净利润12.3亿元,比2007年的9.02亿元上升35.7%。
没有如期完成相关股权转让,中信证券解释说,主要是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的股权登记才刚刚完成,规范华夏基金股权结构的事情一直在推进,但具体转让方式和转让对象还没到需要公告的时候。
如果必须要卖,谁可能会是华夏基金部分股权的潜在买家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华夏股权很有可能出售给外资机构,目前美国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或是胜出一方,据悉其有70多年历史,在基金投资方面经验丰富。
根据相关规定,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49%的限制,但外资股东持股比例至少要达到25%。也就是说,中信证券转让华夏基金股权比例应在25%-51%之间,中信证券很可能选择尽量少减持的方式以达到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