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9月21日讯——中国财长楼继伟周日(9月21日)表示,中国并不会因为任何一个经济指标而对其经济政策大修大改。由于中国近期出炉的诸多经济数据疲软不堪,一系列经济学家此前数日里接二连三地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央行(PBOC)在其官方网站刊文称,楼继伟在澳大利亚港口城市凯恩斯出席全球20国集团(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时表明了上述立场。
楼继伟指出,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中国不能依赖政府开支。楼继伟就此解释称,中国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而祭出的刺激措施已经支持经济增长,但相关措施也导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等其他问题。
楼继伟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会继续侧重于综合性目标,尤其是保持就业增长和商品价格稳定。
9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M2货币供应年率升幅一如预期地放缓至12.8%,虽说仍在上升,但升幅却仍旧低于平均水平,让决策者们在提供更多刺激措施来实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的目标上面临更多压力。
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率升幅超预期放缓至6.9%,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率升幅也超预期放缓至16.5%。随后,瑞银集团(UBS)将中国2014年GDP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增长7.2%,巴克莱资本(Barclay Capital)下调0.2个百分点至增长7.2%,荷兰国际集团(ING)则下调0.1个百分点至增长7.4%。
相比之下,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英国央行(BOE)和日本央行(BOJ)都正/或曾将货币政策与各自国家的通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升幅、或者以失业率为主要标志的就业市场挂钩。比如,美联储曾经将失业率降至6.5%纳入利率前瞻指引,欧洲央行侧重于关注略低于2.0%的通胀率目标,日本央行也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0%。市场也就在这些国家相关经济指标变动时随波逐流。
以下为中国央行新闻稿全文
9月20日至21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G20全面增长战略、长期投资、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国际税收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尽管当前部分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向好,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不平衡,需求持续低迷,就业创造不足,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G20各国着手制定了全面增长战略,预计有关政策措施到2018年可使G20整体GDP比基于圣彼得堡峰会政策承诺的预测水平提高1.8%。会议鼓励G20各国继续采取更多政策措施,以实现到2018年使G20整体GDP规模额外增长2%以上这一目标的要求。
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投资对扩大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就全球基础设施倡议达成共识。该倡议旨在通过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数据库、推动改善投资环境等方式促进高质量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会议同意在11月布里斯班峰会期间由领导人宣布该倡议的实施方案。会议承诺于2015年完成G20/OECD为期两年的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核准了基于互惠原则的税收情报自动交换全球标准;并明确将在2017年或2018年底前,根据本国立法程序完成情况,在G20成员间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启动实施税收情报自动交换。会议审议了金融监管改革进展,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设定了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进一步推进落实场外衍生品改革,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布里斯班峰会前全面完成影子银行监管框架的核心要素。会议还强调将继续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份额和治理改革作为G20的关键优先议题,并敦促美国在今年底前核准2010年IMF改革方案。
楼继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平稳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1-8月就业情况良好,但同时也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特别是保持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从财政政策来看,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进一步给小微企业减轻税负;二是通过政府和社会部门合作(PPP)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三是继续坚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具体改革任务中,财政部门牵头负责70多项改革,并参与落实100多项改革。近期一项重要改革进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8月31日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提高了对预算完整性、透明性、前瞻性和纪律性的要求,新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户籍制度、农村土地等领域的改革,这些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我们对主要通过改革来推动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关于促进基础设施投资问题,楼继伟表示,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提振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债务增加等问题,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公共财政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要求。财政部将这一要求与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结合起来,积极发展PPP模式,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面向社会推出了80个PPP项目;二是成立了PPP中心,主要负责提供不同行业的PPP项目标准文本;三是对地方财政进行培训,推动各级官员转变观念,并指导其分类开展PPP项目。中国政府将沿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质量。
周小川行长支持G20各成员为实现增长目标在就业、投资、竞争、贸易等领域推动改革,并着重从城镇化和服务业两方面介绍了中国结构改革的经验。关于城镇化,周小川行长指出,中国目前城镇化比率为55%左右,意味着45%的人口仍居住在农村地区,城镇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政府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增长战略的重要一环。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的大城市建设,后者往往伴随着污染、拥堵、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求减小城乡差距,在将农村人口转化为潜在城市人口的过程中,在税收政策以及养老、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明确相关的保障措施。其次,还要解决城镇化的融资问题。这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来要通过进一步改革解决地方政府筹资问题,弥补地方发展的资金缺口。关于服务业,周小川行长指出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所提高,2013年达到46%,但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偏低。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首先在于转变观念,认识到公共服务亦可由私人部门提供,逐步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其次是重视对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以往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都偏重对制造业领域的支持,现在也要改变思路,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中国通过加强银行体系、深化金融市场支持城镇化推进和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愿与其他国家分享,提供参考。
周小川行长还表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应对危机和增强金融部门抗风险能力上的工作富有成效,为G20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央行原则上支持FSB增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金、尤其是总体吸收损失能力,减少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努力。他强调在执行上应保持一定灵活性,充分考虑各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情况。希望各国加快实施关于衍生品交易监管方面的改革并开展监管合作;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对影子银行应作进一步分类,以更准确地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