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记者王信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昨日在北京举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评估”课题的成果发布会。该课题以政策评估的方式,对2005年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汇率是一国商品和资产对外的“总价格”。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时常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
鉴于汇率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等5家研究机构的10余位知名学者,就汇率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外向型产业以及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课题组还估计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并对日本、德国以及东亚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时期的汇率制度选择及成效进行了回顾。这些研究旨在位下一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课题组的研究表明,2005年7月以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汇改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小,缓解了汇改和国际收支失衡,明确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方向,也给外向型企业的升级转型留出了时间,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良好。课题组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所采取的渐进式策略是正确的,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当前仍许真正落实有管理的浮动和参考一揽子货币的参照体系,同时建立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量的调控目标,以小幅、相机调整的方式使汇率回归均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对课题组的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一直坚持的机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最好选择。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