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上看,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存在某种替代关系。一方面,当出现通胀时,特别是国内价格水平高于国外价格水平时,就可能削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时,由于既可能降低进口品价格,又可能减少贸易顺差从而降低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这样就可能缓解通胀压力。
但在实践中,这两个方面都还只是“可能”。对于前者来说,由于人民币被认为存在大幅低估,除非中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否则不足以消除或削弱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于是就出现了2007-2008年间以及2010年6月以来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阶段性奇特现象;对于后者来说,如果通胀并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如果资本管制不足以遏制热钱的套利,那么中国央行一直奉行的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策略不仅不会抑制通胀,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目前来看,中国本轮通胀是信贷过度投放造成的,而且更多的是蔬菜等非贸易品价格出现大幅蹿升,输入型通胀的特征并不明显,通过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抑制通胀的策略是不可取的。但采取激进的人民币升值策略,牺牲经济增速来抑制通胀,又为中国政府所忌惮。因此,如果用激进的和渐进的升值策略来抑制通胀都不可行,也许汇率政策按兵不动就是最好的选择。
【据《华尔街日报》文章综合整理分析】